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写了一首诗保住性命
- 中文名:刘基(1311年~1375年)
- 别称: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
- 字号:字伯温
- 国籍:大明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
- 出生日期:1311年7月1日(辛亥年)
- 逝世日期:1375年5月16日
-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
- 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元勋,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代表作品:《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等
- 爵位:诚意伯
- 谥号:文成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伯温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明史》所载:“明初四大案”后,明朝的开国功勋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只余三三两两!“明初四大案”又称“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
四大案过后,当初与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十不存一,汤和是凭借与朱元璋幼年的交情以及适逢其会的“激流勇退”才得以幸存,而刘伯温则是凭借一首诗得以保住性命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洞天福地出人杰!
刘伯温原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131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武阳村,从“风水”的角度来说,这可是一块宝地,尤其是青田县境内的南田山更有“南田福地”之称!《洞天福地记》中有相关记载:“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所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杰出的人出生在灵秀之地,而灵秀之地又因“伟人”而更为钟灵毓秀!刘伯温就是青田县“产出”的杰出人物,青田县也因其名声大噪!
刘伯温天资聪颖,头角峥嵘,自小就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四岁读《春秋》,十七岁开始系统的学习“程朱理学”,钻研儒家学问,二十三岁赴元大都参加会试,高中进士,三年后出任江西高安县丞,在任期间肃清吏治,造福一方,后因受排挤打压愤而辞官,隐居山野!
“三顾茅庐”,请君出山,定鼎天下大势!
1360年,朱元璋于应天称王后,派人将刘伯温请来,刘伯温早闻朱元璋大名,又观其有“帝王之相”,便留在朱元璋身边担任谋士,辅佐朱元璋剿灭陈友谅,击溃张士诚,又参与制定了“灭元大计”,使得朱元璋能够“势如破竹”,青云直上。
最后于元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1368年登基称帝,定都应天,国号大明,大明王朝自此建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并在“确定处州税粮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唯独青田县除外”,青田县乡民受益匪浅,无不感恩戴德,颂赞刘伯温之名!
正如上文所提,青田县这个“洞天福地”诞生出刘伯温这般“惊世鬼才”,刘伯温反过来又使青田县得享实惠,双方“互惠互利”!
明朝建立之初,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制定军卫法,整肃纲纪,使得这个新生的政权得以迅速站稳脚跟,度过“彷徨期”,这期间朱元璋颇为信赖刘伯温,甚至对其言听计从,但随着刘伯温与李善长的交恶,以及“求雨失败”,刘伯温开始失宠,不久告辞还乡,后来虽又被征召入京,却已经与权力中心愈行愈远!
君臣离心,告老还乡,写诗保命
1371年,刘伯温再度告辞还乡,彻底远离朝堂,没几年即身患重病,不良于行,即便如此,多疑的朱元璋仍然没有对刘伯温放松戒备,时常派人打探虚实,深怕刘伯温患病是假,韬光养晦,图谋造反是真!
刘伯温何等人物,早知朱元璋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于是决定以“假死”来安抚朱元璋的“多疑病”!一日,朱元璋再度派人去探查刘伯温的状况,探子刚到村口,就听到村内敲敲打打,哀乐齐鸣,一打听才知道是刘伯温突然暴毙,探子立即返京,将消息告知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先是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眉头一皱!“不对,刘伯温绝不会如此轻易死去”,为了一探究竟,朱元璋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看看刘伯温究竟是何状况!
朱元璋出京后一路快马加鞭,没几天就到了刘伯温的老家,正欲进村时,忽然瞥见村口有一间破庙,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和尚的那段岁月,双脚不由自主的走入了那间破庙,刚进庙门,朱元璋就在墙上看到一首诗: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默念几遍后,朱元璋转身就走,离开刘伯温的老家,自此再也没找他的麻烦!刘伯温因此保住性命!
小结:
刘伯温写诗保命与曹植作《七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诗明志,且都达到了相同的目的:保住了性命!
正如刘伯温在诗中所言,大千世界何其宽广,皇帝您贵为九五至尊,何必偏偏要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过不去,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败在了“失道寡助”!
朱元璋也并非铁石心肠,看罢全诗自然懂得了刘伯温的一片苦心,因而转身离开,不再计较!而刘伯温的这首“保命诗”也因此流传下来,青田县几乎人人会背!
-
锦衣卫是什么组织?让官员和百姓都闻风丧胆 2024-01-27
-
刘德是谁?他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2024-02-12
-
邓氏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她为什么会惨死 2024-01-31
-
嘉靖帝朱厚熜有几个子女?他的三位皇后都是怎么死的? 2023-12-18
-
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于谦?原因是什么? 2023-12-27
-
朱元璋为何如此排斥儒学?背后原因是什么? 2024-01-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