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推翻王莽之后为什么国号还是用汉 大汉两字最有号召力
- 中文名: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 别 名:王巨君
- 国 籍:新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 出生日期:公元前45年
- 逝世日期:公元23年10月6日
- 职 业:皇帝、政治家
- 主要成就:建立新朝、王莽改制
- 祖 籍:章丘龙山镇平陵城
- 年 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 在 位:公元8年---公元23年
- 享 年:69岁
- 姓 名: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
- 别 名:刘文叔
- 国 籍:中国汉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南阳郡白水乡(今湖北省枣阳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5年
- 逝世日期:公元57年2月
- 职 业:汉朝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起兵反抗王莽,建立东汉,重新统一全国,开创“光武中兴”
- 年 号:建武、建武中元
- 谥 号:光武帝
- 庙 号:汉世祖
- 陵 墓:汉陵
- 在 位:公元25年登基(在位33年)
- 逝世年龄:63岁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秀建立东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秀的江山是自己一手一脚打回来的,他争夺江山时,汉朝已经亡了十几年了,但是他还是以汉的名义来打江山。
为啥?
有个词叫,拉大旗作虎皮,刘秀争天下有一个绝对的优势,那就是他姓刘有现成的汉朝这杆大旗,必须要用绝对要用啊。
新朝末年,因为王莽新政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导致天下狼烟四起,刘秀兄弟也乘机起兵。
王莽是史上第一个篡位,很多人对刘家的汉朝还有感情,人的弱点,天生喜欢同情弱者,刘汉此前对他们未必多好,但是刘家被王莽欺负,家业被王莽霸占,人们对刘家自然有了怜悯之情。
王莽上台后,如果百姓安居,权贵们乐业,即使有人同情刘家,大家也只是在心里怀念一下故国罢了,不会真的有什么行动。
王莽篡汉初期,众人拥戴,没有谁想去推翻他。那时候刘秀的志向还是在王莽的护卫队里当个小头头就心满意足:
仕官当作执金吾
偏偏王莽上台,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百姓没得多少实惠,权贵阶层生活质量下降,王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新朝末年,连续几年的干旱引发的饥荒,成了压到新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老百姓来说吃饭绝对是头等大事,他们不懂得皇帝是否是天纵英才的明君,他们不在乎皇帝是否是穿越来的带来了迥异于这个时代的先进理念,他们只是朴素的想要吃饱饭。
老百姓易子而食,都开始吃自家孩子了,还会听你忽悠要实现天下大同的梦想?
吃饱饭最要紧,活下去是第一要义。
连续几年的干旱,百姓颗粒无收,各地揭竿而起,一开始造反理想很简单,为了吃口饱饭,吃饱后就人们就有了更多想法,填饱肚子就想要女子,有了女子就要生孩子,有了孩子就要有更多票子,要实现更多票子的目的,就只有造反一途了,毕竟这是接近成功最短的的路程,于是义军规模越来越大。
有些事只要开始了,想要停下来很难。
刘秀的大哥刘縯在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后就开始准备,这次机会终于来了,他自然不肯放过,于是在南阳揭竿而起,并且迅速做大。
皇帝之位原本应该是刘縯的,他也一直以为自己一定能够坐上那把椅子,还没起义时他经常拍着刘秀的肩头说:你啊,就像刘邦的大哥刘仲一样。
那时候刘秀最喜欢的是种地,刘縯最喜欢研究造反。
但是历史好玩的一点就在于: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
起义军由多股势力组成,刘縯这人处事很刚,得罪了义军当中很多人,这些人怕刘縯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势力不力,于是急忙捧出另外一位汉室宗亲来当天下共主,这人就是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和刘秀兄弟的祖先都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
所以刘秀和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也可以像刘备一样说:在下是汉景帝阁下玄孙。
刘玄当上皇帝后,国号自然是汉,建元更始,史称更始帝。
刘玄登基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搞死刘縯,刘縯太强了,刘玄觉得自己身边不能有这么牛的人,刘璇感觉刘縯的存在对自己威胁太大,必须搞死自己才能心安。
皇帝搞死能干的大臣,都是因为皇帝对这个大臣无力掌控,只有弄死自己才安全,这大约也是无能的一种表现,尤其在天下还没有安定的时候。
皇帝对待大臣的态度,绝定了他的成就。
比如刘邦对韩信的隐忍成就了汉朝,如果刘邦听到韩信要称假齐王就气的跳脚,然后设法弄死韩信,那么后来的江山姓刘还是姓项真的不太好说。
所以忍,是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品质。
刘秀就很能忍。
刘縯死时刘秀还很弱,羽翼未丰,他选择了向更始帝示弱,亲自到京城请罪,刘玄找不到刘秀的弱点,想出来一招借刀杀人的计策,派刘秀去河北招抚三王等地方豪强势力。
当时河北是是凶险之地,刘玄不给刘秀兵马,大约就是要他死在那里。
但是刘玄不是诸葛亮,没有料事如神的本事。
刘秀到了河北之后很快打开了局面,不但收抚了河北豪强,还娶了新媳妇郭圣通,正所谓当上董事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而刘秀的人生巅峰还可以更巅。
刘秀有了河北群雄,就有了逐鹿中原的本钱,这时候,刘玄想要收拾刘秀,刘秀已经不听他的号令了。
刘玄虽然为天下共主,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嫡系,这是他最后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不管是刘縯兄弟的南阳系,还是绿林军,刘玄都指挥不动,他这个天下共主就是一个虚名。
刘秀娶了郭圣通等于和河北豪杰建立了强联系,而南阳系在刘縯死后都奉刘秀为主,此时30岁的刘秀带甲百万,称帝的条件成熟了,他的同学疆华又适时的送来了《赤伏符》赤伏符在新朝秘密流行,符曰:
刘秀发兵捕不道,
四夷云集龙斗野,
四七之际火为主。
赤伏符还曾经让王莽的国师刘歆误会,因为这哥们也叫刘秀。
西汉建平元年刘歆为了避汉哀帝刘欣的讳,改名刘秀,第二年,南阳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爹刘钦一看这孩子眉清目秀的,就给他取名刘秀。
更始元年刘歆看王莽大势已去,想起了流传很久的赤伏符,觉得大约自己天命所归的时候到了,于是密谋诛杀王莽。
在京城,王莽的地盘,这明显有点异想天开。
刘歆的密谋不密很快让王莽知道了,王莽逼刘歆自尽。
同一年刘秀和新军昆阳大战,王莽派出了43万大军,刘秀连他的领头都没有,只有一万七千人,但是大胜,顿时天下闻名。
同年十月刘秀出抚河北,在河北迅速做大,一年半后就登上皇帝之位,人们这时候才知道,赤伏符说的没错,但是刘国师误会了,刘秀真的能得天下但是后改名的不算。
刘秀称帝,国号自然还是汉。
当年刘邦和众大臣杀白马盟誓:非刘不王。
后来汉臣王莽当了皇帝,自然是违背高祖皇帝誓言的乱臣贼子,刘秀既然要发兵捕不道,自然是想恢复正道。
正道是啥?
那时候的正道自然是江山就得是刘家的,要恢复也是要恢复大汉江山,这是当时天下义军和百姓的共识,所以不管是绿林军捧出的更始帝刘玄还是赤眉军捧出的傀儡刘盆子,都必须姓刘。
这方面刘秀有天然的优势,他姓刘,祖上清晰可查是汉景帝阁下玄孙,天生正义,所以他对国号只能是汉,只有大汉这俩字才能对当时纷乱的天下最有号召力。
-
刘邦一生最害怕的人是谁?冒顿单于是什么人? 2024-01-27
-
西汉首富邓通被活活饿死,背后有哪些原因? 2023-12-24
-
吕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韩信?原因是什么 2024-01-01
-
西汉王朝废帝刘贺:他的一生到底有多卑微窝囊? 2023-12-24
-
韩信如果造反能成功吗?真相是什么 2024-02-17
-
刘邦生前都没有对樊哙下手 为什么临死前才对樊哙下手 2024-01-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