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个同名不同姓的妃子,结局也截然不同
- 中文名:阴丽华
- 别名:光烈皇后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
- 出生日期:公元5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年3月1日
- 职业:皇后、皇太后
- 主要成就:东汉王朝第二任皇后
- 谥号:光烈
- 典故: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 性格:性仁孝,多矜慈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内容,就跟两个同名不同姓且品性也相反的古代妃子有关。她们一个是汉朝光武帝的宠妃阴丽华,另一个则是南朝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
一、阴丽华被赞贤良的原因
汉朝的光武帝刘秀一共有过两位皇后,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位阴丽华,其实就是他的第二任皇后。只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位皇后其实才是刘秀的原配夫人,刘秀的第一任皇后郭氏虽然在名义上属于他的第一任妻子,但是实际上,她是在刘秀娶了阴丽华之后才嫁给刘秀的。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阴丽华才应该算是刘秀的第一任妻子。至于她为何并未当上刘秀的第一任皇后,其实并非刘秀忘恩负义,而是因为阴丽华一直婉拒刘秀要封她为后的美意。
阴丽华比刘秀小十岁,且她家世好,人品好,并且长得好,所以从刘秀初次认识她开始,便对她一见倾心。不过当时刘秀并没有干出一番事业来,所以他跟阴丽华的婚事也一直都未被提上日程。直到刘秀的哥哥被刘玄害死,刘秀为了不受牵连,不仅每天强颜欢笑,而且还非常急切地将阴丽华娶回了家。
结果刘玄果然放松了对他的戒备之心,还让他带兵远赴别地作战。而这恰好给了刘秀一个组织自己势力的机会,所以没过多久,他便离开新婚妻子远赴他乡。等到刘秀终于称帝,并派人来接阴丽华的时候,阴丽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仅有了大出息,而且还有了别的女人。
想必阴丽华得知这一消息后肯定很难过,但是她却并未表现出妒忌的样子来。她不仅尽量与刘秀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娶回来的郭氏妃子和睦相处,而且还一再婉拒刘秀提出来要立她为后的请求。
于是出于无奈,刘秀最终立了郭氏为皇后。后来郭氏被废后逝世,阴丽华才肯答应做刘秀的第二任皇后。正因为阴丽华非常同情搭理,所以当时的朝臣和天下百姓们才会集体夸赞她是个贤后。而她的美名,最后也得以流芳百世。
二、张丽华被批祸国殃民的原因
我们要跟大家说的那个被批祸国殃民的张丽华,不仅天生拥有一副好皮囊,而且还十分聪明。她深知陈后主是个昏君,为了保住在陈后主身边的尊贵地位,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但将这个昏君夸得找不到北,而且还往宫中招揽了大批女巫来帮她笼络皇帝的心。
结果很快,原本就很昏庸的皇帝为了她变得更加昏庸了。不仅开始变得只知道吃喝玩乐了,而且还为了讨好张丽华而做出了诸多堪称荒唐的举动来。
要知道,如果一个皇帝整天就只知道宠幸一个妃子,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那他迟早要受到朝臣和百姓们的非议。可坏就坏在张丽华侍奉的这个皇帝本身就是昏君,他才不在乎朝臣和百姓们会如何议论自己呢,所以一如既往地跟着张丽华胡作非为。正因为如此,张丽华即便身居后宫足不出户,也照样成为了被天下人痛骂的祸水。当然了,张丽华跟她的昏君丈夫一样,对天下人对她的声讨并未放在心上,继续我行我素。
所以说,对于古代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和后妃而言,若想留下美名,就得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的话,就很有可能会遗臭万年。
要知道,即便是普通人,想得到个好名声也是比较有难度的,更何况是受万人瞩目的帝王和后妃们呢?阴丽华明明有机会和资格抢先成为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但她却为了刘秀着想,始终都不肯接受刘秀的册封。
这是很少有后妃能够做到的,所以她能得以流芳百世。而张丽华本拥有非常好的条件和机会,却硬是将一副好牌打成了臭牌,着实让人感到唏嘘。
当然了,这也跟帝王本身的品性有关。若帝王本身就是个昏君,那再好的妃子估计也没有办法成就一个优秀的帝王。反之亦然,所以在声讨张丽华前,还是先声讨一下她服侍的那个昏君为好。
-
汉武帝时期是怎么对抗匈奴的?靠和亲吗 2024-02-08
-
海昏侯刘贺为什么只做了27天皇帝 刘贺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7
-
作为封建王朝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为什么说她的一生是悲哀的? 2023-12-27
-
桓灵是什么人?竟让刘备叹息痛恨! 2024-02-03
-
刘邦为什么想杀心腹大将樊哙 樊哙是怎么死的 2023-12-15
-
卫青死后 汉武帝为什么对卫青家族赶尽杀绝 2024-02-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