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变法的最大功臣,商鞅下场为何会那么惨?
- 中文名:嬴渠梁
- 别 名:秦平王,秦孝公
- 所处时代:战国
- 出生日期:公元前381年12月6日
- 逝世日期:公元前338年
- 职 业: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 信 仰:法家
- 主要成就:启用商鞅,变法图强;迁都咸阳
- 谥 号:孝
- 前 任:秦献公
- 继 任:秦惠文王
- 在 位:前361年—前338年
- 本名:商鞅
- 别名:卫鞅、公孙鞅、商君
-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卫国→魏国→秦国)
- 民族族群:华夏
- 出生地:卫国(在今河南省)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395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338年
- 主要作品:《商君书》、《秦律》
- 主要成就:推行商鞅变法,率领秦军收复河西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商鞅是卫国人,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魏国和秦国是死对头。魏文侯和魏武侯时期,秦国是被魏国摁在地上摩擦的角色。魏惠王初期,秦国更是割让五百里土地给魏国,以此避免亡国之祸。
那么我们就能理解,商鞅对秦国到底有多么重要了。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以后,秦国收回了河西五百里之地,大败了强大的魏国,逼迫魏国东迁大梁。
01改变秦国命运的人,就是商鞅。
可能是上天觉得秦国太不容易,为他们送来了天使商鞅。商鞅真的是秦国的天使,因为商鞅到来前的秦国,几乎就是被诸国欺负的对象。
他们不得不将地盘割让给其他诸侯国,将自己的势力范围退回到函谷关以内。而秦国在函谷关内还要面对其他对手,比如说强大的义渠国和匈奴。
对秦国来说,在夹缝中能够生存下去,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秦孝公之前的任何一个君主,都没有想过战胜其他诸侯国,只希望能够延续他们的贵族生涯罢了。商鞅来了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秦孝公表示,自己唯一能帮助商鞅的,就是全心全意地信任商鞅,支持商鞅。商鞅非常感动,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变法的成功,其实不是个例。其实早在魏文侯时期,李悝就已经在魏国实行变法,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吴起在楚国也开实行变法,使得楚国逐渐有了跟魏国相抗衡的能力。在这之后,楚国与赵国联合,击败了强大的魏国。
所以说商鞅的变法不是首创,不过对秦国来说,并没有这方面人才。所以商鞅的到来,对秦孝公来说,是非常激动的。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史记》
商鞅对变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他能够完全按照法令来治理秦国,所以秦国的百姓都比较服气。等到商鞅去世以后,秦惠文王上台以后,秦国终于具备了和魏国一较高下的能力。
此后秦国可谓是蒸蒸日上,越来越强大。从过去一直被诸侯们欺负,到后来被六国诸侯联合堤防,这样的变化,其实就是从商鞅变法以后开始的。
02商鞅只是操盘手,秦孝公才是秦国最大恩人。
商鞅变法有什么比较新奇的事务吗?其实并没有。李悝在变法完成后,曾经写下了一本书叫《法经》。这本书里面详细地讲解了他的变法过程和内容。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史记》
也就是说具体的变法措施,全都在这本书里面。所以这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公开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各国诸侯们的必考点。
既然如此,为什么秦国一直都没有主动去变法呢?人家都把知识点画好了让你背诵了,为什么你还是无动于衷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变法的关键,不在于变法之人有多厉害,而在于君主是否完全支持变法。如果秦国的君主一直不肯支持变法,那么就算变法的真相公之于众,也不会有任何人去实行。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秦国如果不奋发图强的话,只有被消灭的厄运。秦孝公在预见到这些以后,打算实行变法。而变法需要相应的人才,所以商鞅找到了秦孝公,这才有了这么一段君臣际遇的佳话。可以说,如果没有下定决心的秦孝公,商鞅变法是不可能实行下去的。为什么秦国变法如此艰难呢?因为贵族力量太强大,他们是变法的受害者,所以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自然是要阻挠变法。
阻挠变法伤害的是国家利益,又不是他们个人的利益,更不是他们家族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不会在乎。
这就是最残酷的现实,所以秦孝公能够说服秦国那么多贵族支持变法,这才是最难的事情。商鞅要做的,只是实行变法的过程,而秦孝公要做的,是创造变法的条件。这两者缺一不可。
03商鞅之死,不会影响商鞅变法流传千古。
变法得不到支持,从而被赶下台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说宋朝的王安石,打算实行变法的时候,却得不到宋神宗的完全支持,结果两度浮沉后,心灰意冷。而不久之后北宋王朝灭亡。
商鞅变法其实也遇到了比较棘手的情况,那就是秦惠文王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对商鞅也是恨之入骨。
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
秦孝公去世以后,秦惠文王和嬴虔联手,将商鞅逼入了死胡同。无奈之下的商鞅只能选择起兵反抗,最终被杀死。
商鞅的悲剧是变法遗留下的问题,变法切实地伤害到了秦国贵族的利益,这也就算了,居然连王族子弟的利益,商鞅也触碰到了。
秦孝公活着的时候,他们还算老实,不敢收拾商鞅。可是秦孝公去世以后,这帮王室子弟怎么可能饶得了商鞅呢?因为少年时期的秦惠文王犯了错误,误杀了不少百姓,商鞅按照变法的章程,必须要处置秦惠文王。太子是无法处以墨刑的,只能惩罚他的老师。作为秦惠文王的老师,嬴虔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结果秦惠文王被秦孝公幽禁,而嬴虔更是被商鞅残忍地割掉了鼻子。得罪了这两个人商鞅是活不成了,那么商鞅变法呢?其实并没有收到损伤。秦惠文王明白,商鞅变法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所以并没有废除他所实行的法令。商鞅之死,纯粹是因为他得罪了人,秦惠文王这么做纯粹是为了公报私仇罢了。
总结:没有商鞅,就没有一统六国的秦国。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从而成为一统天下的政权。那么这这六位君主是从哪儿开始的呢?其实就是秦孝公开始的。
秦国真正强盛的开始,就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而秦孝公时期秦国之所以强盛,主要就是因为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好日子算是到来了,士兵们一个个都有了斗志,百姓们也都有了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其实秦国就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而秦始皇更是继承了所有秦国的资源,完成了这一壮举。
由此可见,商鞅对秦国的确是功不可没的,没有商鞅,我们压根就看不到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局面。
-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历史上被骂“蠢猪”? 2024-02-04
-
同样都是宣太后的男宠 魏丑夫和嫪毐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2023-12-27
-
项伯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什么结局 2024-02-17
-
盘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位常胜将军,分别是谁? 2024-02-12
-
长勺之战的故事 2024-02-17
-
史上最虚荣的富二代——信陵君 2023-12-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