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劝说韩信造反,他自己最后下场如何?
- 中文名:韩信(公元前231~公元前196)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
- 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
- 职业:大将军、左丞相
- 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 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 封爵:齐王→楚王→淮阴侯
对蒯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谋士,本应该全心全意辅佐明主,可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就数项羽刘邦了,但是刘邦有张良,项羽有范增。面对辅助平庸之人又不愿意,后来经过陈平的反间计,范增被气跑了,此时的蒯通以为机会来了。
史书记载“通善齐人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项羽不能用其筴。已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因而项羽并不待见他,将之赶走,面对此时他已无明主辅佐。为了报复天下的不知遇,他开始了他的报复行为。为何这么说呢?
当时韩信领兵向东进发,还没渡过平原津,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打算停止进军。蒯通劝韩信:“将军是奉刘邦旨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将军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将军率领数万大军,一年多的时间才攻克赵国五十多座城邑。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
于是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他的计策,就率军渡过黄河乘机突袭齐国属下的军队,很快就打到国都临菑。齐王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了,就把他煮死。
此计策最大的受害者是刘邦,再当时的情况下,主战场刘邦被项羽围困,随时有生命危险。齐投降于刘邦,可以和韩信合力南下击楚,解决自己的困境。
潍水之战,韩信下令连夜赶做一万多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乘胜追击,渡过潍水追赶韩信。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死了龙且。
事后蒯通便让韩信自立,蒯通用潍水之战算命来蛊惑韩信,分析天下大势,建议韩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似乎完全是在为韩信着想,实则是为了帮助弱势的项羽。韩信自立为王,那么刘邦损失最大,赔了将又赔了兵。
虽说韩信没有同意,但是早就在他心里埋下了一个帝王之心,为何这么说呢?
其实韩信也是有野心的,他之所以没有造反,不是因为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而是造反这么大的事情,必须准备充分了才行,刚刚攻打齐国,虽说大获全胜,但是现在称王不仅仅是刘邦会恨自己,齐国余孽也会动乱,超纲不稳;项羽本就对我恨之入骨,加上刘邦,自己手上的兵马那里是对手。最终蹦哒不了几天,想想还是算了。
蒯通目的达到了,韩信有这种心思那么战争势必会更加长远,仗便打的更久,果然韩信逼迫刘邦封王,越来越放肆,三分天下已经不远了,正当韩信准备谋反时,遭到举报,吕后的出现让他始料不及,韩信被吕后和萧何杀了。
为何韩信最后会说出:“悔当初不听蒯彻之言,故有此难。”
他没有想过为何他会第一个被杀,贪得无厌,一心想做王,威胁到刘邦他不死谁死。
蒯通一直帮他出谋划策造反,灌输了他帝王的思想,最终走向了造反之路。
面对造反的韩信,功劳如此之大,想着造反,刘邦的心怎会不多想,功臣在他面前什么都不是,后面的祸乱必定是功臣,那么其他人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必定又是一片腥风血雨,可惜,他失算了。刘邦吕后的手段,促使这一切都结束了。其他功臣来不及反抗就被消灭。
-
汉朝时期的彭越是何许人也 他又是如何走向悲剧的 2023-12-26
-
曹氏是什么人?她又是什么结局 2024-01-28
-
他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最后什么结局? 2023-12-26
-
草根皇帝刘病已一生最爱的女子是谁? 2023-12-31
-
吕雉垂帘听政,她为什么没有选择登基上位? 2024-01-24
-
西汉王朝废帝刘贺:他的一生到底有多卑微窝囊? 2023-1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