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死前给朱允炆留下4个字,可惜他没看懂
-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
- 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京师(今南京)
- 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
- 逝世日期:不详
- 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
- 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 庙号:惠宗
- 谥号:让皇帝、惠皇帝
- 年号:建文
- 前任:朱元璋(明太祖)
- 继任:朱棣(明成祖)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至于这大明王朝的接班人,在朱元璋还在为事业不断奋斗的时候,人们心里都有数了,肯定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大儿子朱标。朱标继承了他老爹的许多优点,朱元璋对这个继承人很满意,在第一时间也宣布了朱标的太子身份。
但是人也是说没就没,朱标好好一个大活人居然突然就病死了,朱元璋也只能把位置传给孙子朱允炆,但是后来朱允炆皇帝也没能当多久,直接被朱棣给抢走了。如果朱标当时没有死的早的话,恐怕朱棣一辈子都只能做个藩王吧。
在朱标嗝屁了以后,朱元璋也没有过多悲伤,直接开始着手选择新的继承人。如果按照能力来选的话,朱棣必须是第一选择,在众多皇子里面,能够和朱标相提并论的只有朱棣。但是朱棣什么都好,就是他的身份不能让他继承皇位,所以朱元璋只能选择其他的人。
朱允炆虽然不是最佳的继承人,但是他的皇孙身份继承皇位完全合理,再加上当时许多大臣都推荐朱允炆继位,都在朱元璋面前夸奖朱允炆如何如何好,所以朱元璋也就顺着民意选择了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自己也知道,分布在边疆的各个藩王势力日后肯定会为了皇位造反,朱允炆的威望肯定镇不住这些老奸巨猾的藩王叔叔们,而朱元璋也问过朱允炆,说如果日后藩王造反了,应该如何应对?朱允炆回答到:应该先用德和礼来感化他们,实在不行只能兵戎相见了。对于这个回答,朱元璋觉得他没有选错继承人。
藩王那么多,其中最突出的朱棣是否受到了朱元璋的特殊照顾呢?这是必须的,当时朱棣作为藩王里功劳最高,势力最大,但是却主动提出要远离京城去镇守边疆,目的就是为了打消朱元璋对他的戒备之心。你怕我呆在京城造反,那我主动离开,这样对双方都好。
朱元璋可能真的觉得自己的儿子会乖乖地当一个藩王,不会抢侄子的皇位,但是朱棣呢?表面上去镇守边疆,实则是在中央管理较为薄弱的边疆地方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这个时候朱棣究竟是不是想造反我们也不得而知,毕竟为了保命,朱棣培养自己的势力也没什么。而朱允炆当上皇帝以后,他开始对这些藩王叔叔下手了,开始逐渐削弱每个藩王的势力。
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临死之前,曾给朱允炆留了一道密信,作为朱允炆削弱藩王的提示。信上只有短短四个字:燕王已病。
如今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过后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下就能明白过来,朱元璋的意思是朱棣已经成为了一个病患,必须早日去除,不然日后有大祸。但是朱允炆聪明了一辈子却糊涂在了这一时,他没能明白这道密信的真正意思,对朱棣的措施也始终很温柔,没有下狠心来除掉朱棣。
如果朱允炆在朱棣的势力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就开始打压朱棣的话,或许之后朱棣就不可能造反了,结果他没有听朱元璋的话,最后落个下落不明的结局,而大明王朝的皇位也只能让朱棣坐着了。
-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30年不上朝?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2023-12-29
-
朱元璋一字斩知州的故事 2023-12-14
-
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什么会分封藩王?害了明朝 2024-01-20
-
历史上的胡善祥贤惠端庄,朱瞻基为何厌恶她 2024-02-11
-
蓝玉是明朝开国功臣,为什么会被诛九族? 2024-01-27
-
一生只有一位妃子的皇帝,朱祐樘的儿子能力又如何? 2024-01-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