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为什么他没杀汤和?
- 中文名:汤和(1326年~1395年)
- 别称:汤鼎臣、汤襄武
- 字号:鼎臣
- 国籍:中国(明朝)籍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6年
- 逝世日期1395年
- 职 业:将领,官吏
- 主要成就:平定福建
- 爵 位:中山侯→信国公→东瓯王(赠)
- 追 封:东瓯王
- 谥 号:襄武
- 性 别:男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汤和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太祖朱元璋即皇帝位后,随着其皇位的逐步巩固,对那些跟他出生入死,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大开杀戒,开国功臣几乎都被朱元璋杀光了,而朱元璋为何单单不杀信国公汤和?本小三认为,这是因为信国公汤和低调得很到位,让皇帝朱元璋放心,而其他开国功臣却做不到这点。
汤和(1326—1396年),濠州钟离(今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人,和朱元璋是老乡。汤和是明朝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著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为人十分谨小慎微,同时还十分机智灵活。汤和于1352年参加了郭子仪的军队开始起义步入军旅生涯,后来立了战功被授予千户之职。跟随朱元璋征战过程中,屡立战功,官职越来越高,最后当上了明军元帅之职。 1378年,汤和被封为信国公,后告老还乡,皇帝朱元璋在安徽省滁州市的凤阳县还赐予其一所大宅子。汤和后来在老家生病医治无效去世,成为极少的明朝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之一。
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都被朱元璋杀完了,而信国公汤和却得以善终,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汤和拥有着谨小慎微的秉性和十分独特英明的政治智慧,这在那个时期,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对于朱元璋的为人和秉性,汤和是十分了解的,汤和知道朱元璋一点也不信任开国功臣,所以必定对开国功臣极其忌惮,汤和便将自己的才干深深埋藏起来,以大智若愚实现明哲保身之目的,从而顺利地逃过了生死关。
明朝时期官员们纷纷站队列队,分为一派一派,不同的派别组成了势力不等的政治“小团伙”,皇帝对这些当然是掌握得很透彻并会采取措施的。汤和与其他官员不一样,他从来不与任何政治团伙,自己始终保持在政治上的中立,一心只是追随皇帝朱元璋,执行朝廷的旨意。
许多开国功臣都被封侯,而汤和仅仅被封为信国公,但汤和一点怨言也没有,一心紧跟朱元璋,让朱元璋大为感动。
汤和毕竟太了解朱元璋这个人了,即便自己仅仅为“信国公”,但朱元璋要做到完全信任自己是不可能的,汤和心中对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所以,聪明智慧的汤和便跟朱元璋说,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最近身体也不太好,对许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了,所以向朱元璋请求自己告老还乡。
当然,对于汤和这样的请求,朱元璋考都没考虑就马上答应了,还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赐予汤和一所大宅子。汤和善终后,被封为东瓯王。
-
张嫣为什么会被称艳后?她是什么结局 2024-02-08
-
年羹尧做了什么事情让雍正下定决心要杀他? 2024-01-13
-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有哪些功绩 李善长最后结局怎么样? 2023-12-19
-
万贵妃比皇帝大17岁,为什么还能那么受宠? 2024-01-06
-
朱棣登基称帝之后 朱棣为什么大肆屠杀后宫妃子 2024-01-29
-
李自成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2024-01-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