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权臣燕铁木儿有多牛?直接公开娶皇后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燕铁木儿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此人就是代权臣伯牙吾台·燕铁木儿,其祖上多次为国立功,有着很大的威望。燕铁木儿打小便非常聪慧,赢得众人的称赞。在他成年之后,又受祖父荫泽,得以入宫侍奉皇帝。
燕铁木儿不仅有一副好头脑,也有一身好武功,并且力大无穷。所以入宫之后便得到了重用,在元武宗身边担任了十多年的近身侍卫。
到了仁宗皇庆元年,燕铁木儿承袭了他父亲的职位,担左卫亲军都指挥使一职。从这时起,燕铁木儿掌握了军权。
后来元泰定帝登基继位,燕铁木儿再一次得到了迁升,可以参议朝政之事。就这样,燕铁木儿在朝中渐渐积累起了声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致和元年,泰定帝驾崩。当时燕铁木儿担任禁军总领,他依借着自己所掌控的军事力量,并且又联合了公主察吉儿等人,迅速掌控住了朝中局势。
在稳定住局势之后,燕铁木儿下令让人接回被贬于江陵的图帖睦尔(元武宗次子),拥护他称帝,也就是后来的元文宗。
其实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执行的话,继承人应该是元武宗长子和世㻋,只不过他曾发动过叛乱,而元武宗驾崩之时他还流亡在外,所以失去了继位的机会。
元文宗称帝之后,为了稳住人心,曾许诺一段时间后悔将皇位让出给自己的兄长。
在元文宗称帝的消息传开之后,梁王王禅等人很是焦虑,一番紧急商议之后,众人拥立了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也就是后来的元顺帝。
元顺帝在完成了登基大典之后,在群臣的拥护下开始行檄文,要征讨于大都登基的元文宗。随着大军的进发,历史上著名的“两都之战”也就此展开。
不过,燕铁木儿并不是一个软柿子,并没有畏惧,而是亲自率领大都军队抵抗,然后进行反攻,最终消灭了元顺帝的军队,元顺帝伪政权也因此倒台。
因为在这一战中立了大功,燕铁木儿得到了厚赏,并且被封为中书右丞相,赐爵为太平王。
没多久,和世㻋便赶回到了大都。元文宗也遵守自己的诺言,将皇位让给了他。就这样,和世㻋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元明宗。
不过,元明帝登基之后对燕铁木儿很不满,他的权势实在是太大了。为此,元明宗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向朝廷各个部门安插自己的亲信,并且冷落排斥燕铁木儿同党。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架空燕铁木儿的大权。
然而,仅过了半年元明宗就暴毙在了南巡的路上。对此,人们都怀疑是燕铁木儿杀了皇帝。不过,大臣们畏惧他权势滔天,只能在暗地里猜测,不敢当众说出来。
接下来,就是元文宗重新上位,而且他对燕铁木儿的态度越发恭敬,甚至连不敢大声说话,生怕遭来杀身之祸。
皇帝到了这种地步,燕铁木儿开始了享乐生活,权欲上他已经没什么可追求的了,连皇帝都是他囊中玩物。
据史料所载,元文宗复位之后,应该将泰定帝的妃子们迁至到安东州去。当时,元文宗认为此事重大,便选了燕铁木儿来负责此事。不曾想,燕铁木儿早就垂涎于泰定帝的妃子,这下更是得偿所愿。
在护送中途,燕铁木儿直接将泰定帝皇后八不罕娶为了自己的妻子,并且还纳了一些漂亮的妃子为妾。当时,元朝宗室迫于燕铁木儿的势力,只得封八不罕为太平王妃。
如此一来,曾经的皇后便变成了一代权臣的妻子。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权臣娶皇后,太出人意料了。
经历了此事之后,燕铁木儿看到元朝皇室实在是太过软弱,就更不放在眼里了,所作所为更加放纵。后来,他更是纳了四十多位宗室之女为自己的小妾,其中有公主、郡主等。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人都是自愿嫁给燕铁木儿的,并没有受到逼迫。当然,如果深入来看的话不难发现,这些女子其实只是牺牲品而已,为了避免自己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利,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主动嫁给燕铁木儿。
但凡是一位有点血勇的皇帝,都会心生怒意,就算鱼死网破也要与燕铁木儿争斗一番。可是这个元文宗却没有一点蒙古人该有的血性,非常的懦弱,甚至还让自己的皇子认燕铁木儿作义父。
可见,燕铁木儿的权力实在太大,连一个王朝的皇帝都畏惧成这样,还需要去讨好看其脸色而活。在古代,像其他的权臣之所以能够只手遮天,是仗着皇帝年幼好欺负。
而像燕铁木儿这样轻而易举的驾驭成年皇帝,在历史上就很是罕见了。只能说,元文宗的软弱成就了燕铁木儿的权臣之路。
最后,燕铁木儿也是死于荒唐,史料所载:“至是荒淫日甚,体羸溺血而薨”。从这以后,元朝的皇帝就彻底的沦为了权臣的政治工具,而国家在这样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也注定走不远,只能在后人的遗憾声中落幕。
-
北宋名相王安石的长子,揭秘历史上真正的王雱 2024-02-18
-
宋朝名将种谔是什么人?替宋神宗背下黑锅的他是什么结局 2023-12-28
-
曹正为什么要落草为寇?真相是什么 2024-01-16
-
历史上的庞太师是什么样的?庞籍为何被写成奸臣? 2024-01-19
-
李清照为什么会称赌王?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赌博? 2024-01-11
-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守护变法天平 保全苏轼 2023-12-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