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服侍过七代帝王,他为何能善终呢?
- 中文名:郭子仪(697年~781年)
- 别 名:郭令公、郭汾阳
- 字 号:字子仪
- 国 籍:中国(唐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 出生日期: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 逝世日期: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 职 业:军事家
- 主要成就: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抵御吐蕃入侵
- 代表作品:《进赐前后诏敕自陈表》《请车驾还京奏》《论吐蕃书》
- 官 职:太尉、中书令、关内副元帅
- 爵 位:代国公→汾阳郡王
- 谥 号:忠武
历史名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郭子仪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天才辈出的朝代,尤其是武将,唐朝可谓将星云集。唐朝可以讲述的武将实在太多,不管是意气风发的秦琼,还是运筹帷幄的李靖,亦或是初唐的那些隋唐英雄,都是在后世流传度很高的人物。不过,唐朝其实还有一位武将,他可谓唐朝第一名将,功勋盖过皇帝却依旧能得善终,不过这个人的名字许多人却都不知道,他就是郭子仪。
在古代,功高震主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能成为皇帝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善茬,不是如刘邦、朱元璋那样在乱世中杀出血路夺得皇位,便是如朱棣那般自相残杀获得帝位,而这些人对待功臣和权臣大多比较残酷,刘邦和朱元璋就是例子。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对待那些功臣可谓冷酷至极,虽说也有一些人恃功违法的确该杀,但很多人却都是朱元璋以莫须有的借口杀掉的,而这些人只是手握重兵,连功高盖主都算不上。
而郭子仪却真称得上功高盖主这四个字,在他那个时代,皇帝与他相比都有些黯然失色。郭子仪出身世家,但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十分败落了,不过郭子仪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他自幼刻苦习武,并在武考中一举拔得头筹。然而郭子仪毕竟没有靠山和背景,加上他年轻有为,受到很多人的打压和排挤,虽然是武状元的他仕途却走的格外艰难。郭子仪一开始只是戍边的一个小官,即使如此还被上司打压,尽管建立许多功勋却仍得不到升迁,直到“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才等到机遇。
郭子仪是一个大将之才,在他出山的时候,朝廷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由于皇帝的昏庸,朝廷本就式微,加上叛军非常强大,因此朝廷一败再败。郭子仪领军之后,朝廷的局势依旧不明朗,但郭子仪在官场上早已磨砺出坚韧的性格,他率领军队与叛军不断拉扯,寻找机会,一点点将局势扳了回来,最终打败了叛军,保卫了唐朝基业。
打败了叛军,郭子仪一下子成为所有臣民心目中的英雄,就连杜甫也对郭子仪赞誉有加。不过,随着荣誉和褒奖一起到来的,还有危机。安史之乱的爆发本就给皇帝提了一个醒,让他们明白了手握兵权的将领若是反叛起来有多么可怕,更何况郭子仪不仅手握重兵,还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他若是反叛,岂不是比安禄山还要可怕?加上嫉恨郭子仪的人很多,他们不断向皇帝弹劾郭子仪,诬陷他藏有反心,因此皇帝也对郭子仪产生了怀疑。
但郭子仪不愧是千古名臣,他在得知皇帝怀疑之后立刻作出了一系列举措。郭子仪先是把府邸围墙全部扒掉,让家人全部生活在大众视线当中,此举看似荒唐,实则却极为高明。郭子仪这样做,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诚意,自己连府邸和日常生活都可以昭告天下,还有什么不敢让皇上和天下人知道的?
然而即使如此,皇帝仍对郭子仪怀有戒备之心,在许多人弹劾郭子仪的情况下,把郭子仪贬到外地。但郭子仪对此却没有丝毫怨气,不管什么官职,他到任之后便开始着手进行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后来回到京城后郭子仪每次面见皇上时都衣着随意,穿着十分邋遢,但对皇上却非常恭敬。郭子仪这一系列的举措彻底打消了皇上的怀疑,自此对郭子仪深信不疑。
肃宗时,有小人向皇帝诬告郭子仪,说他私底下训练军队,准备造反。但肃宗听完这番话后却大笑起来,他说道:“就算全天下人都反了,郭子仪也不会造反。”说完这番话,肃宗严惩了诬告郭子仪的人,彻底让那些嫉恨郭子仪的人死了心。
郭子仪一生历经七朝,不管哪位皇帝都对他深信不疑,并委以重任。古代常有因功高盖主而不得善终的惨案,但郭子仪却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忠心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一直受到皇帝的重用,实在是难得,可谓千古贤臣。
-
出身高贵却成唐朝最惨公主,驸马对她一言难尽 2024-01-03
-
郭子仪手握大权功高盖主,皇帝为何从不猜忌他? 2024-02-29
-
唐朝与卫国公李靖并称的英国公李绩怎样的人 2023-12-20
-
李隆基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太平公主? 2024-02-20
-
李绩:唐朝最聪明的功臣,历经4朝最后还能善终 2024-02-29
-
李世民礼贤下士并以仁义著称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2024-01-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