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血战洪都85天,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对朱文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从乞丐到皇帝,朱元璋一生,最为凶险的一战,就是洪都保卫战。这是一场,2万人挑战60万人的闹剧,但奇迹的是那2万人获胜了,所以朱元璋成了最大的赢家。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强大的陈友谅,与弱小的朱元璋,上演了此消彼长的一幕。侄子朱文正,用85天的洪都血战,换来了陈友谅的衰败。而朱元璋用270年的王爵,回报朱文正洪都85天的坚守。
当太祖起兵时,南昌王前死,妻王氏携文正依太祖。
公元1344年,旱灾和蝗虫,席卷了朱元璋的老家。整个淮北,笼罩在饥饿与疫病之中。16岁的朱文正,看着母亲王氏,端来的菜汤,湛清的水中飘零的3个叶瓣,留下了悲痛的眼泪。每天都在死人,乡民在死、邻居在死、玩伴在死、家人也在死亡。爷爷朱五四饿死了、奶奶陈氏饿死了、父亲朱兴隆也饿死了。
母亲说:喝完这最后的菜汤,她们孤儿寡母就要投奔叔叔朱元璋了。相比王氏的担忧,16岁的朱文正就雀跃多了。他知道朱元璋,做的是杀头的事情。但朱家世代为农,老实巴交百十年,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可结果呢?大元朝最勤劳本分的农民,全都被饿死了。
太祖、高后抚如己子。比长,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
那时的朱元璋,还不风光,没有根据地不说,儿子还没一个。朱家长孙朱文正,被朱元璋、马皇后视如己出。他们教他读书、骑马、射箭,朱文正长大后,追随朱元璋打下了金陵。朱元璋有了根据地,朱文正却感到了危机感,他有了1岁的弟弟朱标。
太祖从容问:“若欲何官?”文正对曰:“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太祖喜其言,益爱之。
朱文正总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他的心中有了攀比的欲望。金陵立下大功,朱元璋问他:“你想要什么赏赐”?朱文正义正言辞:叔父成大业,侄儿何愁富贵?不用赏我,大业为重。朱元璋非常高兴,更喜爱朱文正了。
太祖为吴王,命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朱元璋当了吴王,封朱文正为大都督,统领各方事务。一人之下的朱文正,心中多了点点忧愁:自从有了弟弟朱标,他的赏赐越来越多,但感情越来越淡。朱元璋、马皇后,对他很好,可再不是待儿子般的好。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吗?朱文正伤心的想到。他渐渐意识到,他和朱标,是不一样的。
友谅帅舟师六十万围洪都。文正数摧其锋,坚守八十有五日,城坏复完者数十丈。
朱元璋给了他尊崇的地位,也将他调离了中枢,他渐渐归于边将。但陈友谅60万大军,兵犯洪都城,给了朱文正最后的闪耀。没有人想得到,洪都城会引来,整整60万汉军的进攻。而没有想到,朱文正的2万大军,可以坚守85天。
陈友谅的汉军,一波接一波,如同滔天海浪,撞击着洪都城。30:1,能打吗?朱文正没有丝毫迟疑,立于那城头之上,如一颗铁钉,死死地钉在陈友谅的喉咙上。每天都在死人。朱文正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就像16岁那年,乡民、邻居、爷爷、奶奶、父亲,活活饿死一样。
在这样悬殊的战役中,洪都城每一个守军,都没有选择命运的资本。无论是居民、士兵、统制,还是将军,在这样的浩劫中,都没有选择命运的能力。他们只能坚守、坚守、再坚守,洪都城倘若告破,等来的只会是屠城。
上一刻并肩作战的战友,此间的喉管,就插上了一支利箭,整个洪都城笼罩在了血色之中。每天都在死人,但当年16岁的朱文正,还可以投奔朱元璋。可此间,他再无法逃避,这就是长大的代价吗?用汗水守城、用血水守城、用泪水守城,洪都城面对60万大军,巍峨矗立了整整85天。
太祖亲帅兵来援,友谅乃解去,与太祖相拒于彭蠡。友谅掠粮都昌,文正遣方亮焚其舟。粮道绝,友谅遂败。
85天的血战洪都,拖垮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朱元璋打响了鄱阳湖之战。朱文正带领,洪都残军,断了陈友谅粮道。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迈出了,夺得天下最重要的一步。
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
血战洪都,平定江西,朱文正居功至伟。可第二年,朱元璋称吴王,立朱标为世子,对朱文正的赏赐也很少。
文正不能无少望。性素卡急,至是暴怒,遂失常度,任掾吏卫可达夺部中子女。
一切的转变,使得朱文正,变得喜怒无常。这种情况下,他若是个庸才还好,可他偏偏是个天才。持才者大多傲物,利欲熏心的朱文正,开始沉溺于酒色之中。他的手下将士,也胆大妄为,抢夺民间女子。
按察使李饮冰奏其骄侈觖望,太祖遣使诘责。文正惧,饮冰益言其有异志。
在朱文正行为狂放之际,李饮冰揣测朱元璋心意,弹劾朱文正谋反。1.1364年,朱标成为世子;1365年,朱文正被告谋反而死;3年后,朱标成为皇太子,地位无比坚固;2.朱文正死后,举报人李饮冰,很快也被处死了,而且理由不详。这都说明,朱文正谋反可能性,几乎为零。是有人,将他的抱怨、狂放,顺着朱元璋的心意,无限放大了。
高后力解之曰:“儿特性刚耳,无他也。”免官安置桐城,未几卒。
听说朱文正谋反,马皇后拽着朱元璋衣袖,含泪说道:“这个孩子就是脾气倔,他没坏心眼的,不可能谋反”。朱文正冰冷许久的心,又一次感到了温暖,他的头脑再次清醒。
桐城被软禁的朱文正,很快结果了自己的生命,他太了解朱元璋了。当利刃划过喉管,倒下的那一刻,朱文正想到了:16岁时,饥荒的老家,又想到了那血色的洪都城。每天都在死人,他初出茅庐、名扬天下,都是伴随着无数人的死亡,而他自己从来没有选择的资本。今天,他要走了,他终于可以选择一次了,他要选——自尽。
文正之被谪也,守谦甫四岁,太祖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
朱文正自尽后,朱元璋将他4岁的儿子,接到了宫中。看着4岁的朱守谦,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愧疚。这个狠了一辈子的男人,抚摸着朱守谦的头说:“孩子不要怕,你父亲那般下场,太令我失望。但我不会将你父亲的罪过,牵扯到你身上”。
朱文正身死桐城,是他一生最正确的选择,他的智慧成就了靖江王270年的传承。愧疚的朱元璋,将他儿子朱守谦,封为了靖江王,就藩桂林。朱文正一脉,世代传承,直到顺治7年终结。靖江王一脉,不仅是朱元璋子孙之外,唯一传承王爵的一脉,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传承最久的藩王。朱文正在生命最后的关头,终于清醒了,他的智慧成就了靖江王一脉的传奇。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中国历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之后,再无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产生了一片,可以传承智慧的净土。
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龙,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
朱元璋不允许后宫干政,为什么会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2024-02-09
-
一打仗就装病的明朝大将,华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024-01-08
-
杨溥蹲了十年残酷的锦衣卫诏狱,出来后还当上了内阁首辅? 2024-01-08
-
24岁成一代贤后的胡善祥,是什么原因被废? 2024-01-18
-
刘宗敏:李自成手下的一员大将,为人十分恶毒 2024-02-23
-
邓氏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她为什么会惨死 2024-01-3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