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支持朱祁镇夺门,后宫能干政吗?
- 中文名:朱祁镇(1427年~1464年)
- 别 称 明英宗、正统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今北京)
- 出生日期:1427年11月11日(宣德二年)
- 逝世日期: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
- 庙 号: 英宗
- 谥 号: 睿皇帝
- 主要成就:夺门之变后复位,废除“殉葬”制度
- 年号:正统天顺
- 陵寝:裕陵
- 陵 号:裕陵
- 年 号:正统、天顺
- 前 任:朱瞻基(明宣宗)
- 继 任:朱祁钰(明景帝)
- 继 任:朱见深(明宪宗)
历史名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皇后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皇帝是一朝的根基,但是大明朝却在皇帝这一环节经常出错误,尤其是在土木堡之战后,于谦辅佐朱祁钰登上皇位,才防止大权放落,但朱祁镇回来之后,却乱了套,直接出现两个皇帝局面,而且代宗还把英宗软禁宫中封为太上皇。作为皇太后的孙氏,两个都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何要支持朱祁镇夺门,当时重臣于谦其实给出答案,只有夺门才能保证社稷稳定。
于谦作为朱祁钰登上帝位的实际拥护者,按理说他应该是十分反对朱祁镇夺门,但手握兵权的他,好像是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一样,任由这些人跟着朱祁镇胡闹,直接将朱祁钰拉下台,同时也将他下狱,这一切看起来真很顺理成章,但却漏洞百出。
首先说孙太后,她作为一个经历了5朝的后宫之主,为何会支持这场政变,政变中于谦去了哪里?孙太后要是出于私心的话,确实希望自己的孩子重新登上皇位,因为于情来说自己的儿子才是嫡长子正统地位,而代宗是吴贤妃所生,被自己抚养长大,可以说是养子,偏重上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是更应该的。
但他可以经历5朝,还可以在土木堡之役后,允许辅佐朱祁钰上台这一件事情来说,是国事为重的成分更加在她的心中分量重的。为了大明朝的局势稳定,也为了救大明于水火当中,她选择相信于谦,能够走出危局。
而当时的于谦为何也没有动静呢,说白了是在继承人一事上,知道了他们兄弟之间的较量。皇帝才是大明朝的根本,朱祁钰除了立太子一事上出了差错,而且他没有后人可继,真让百年之后谁来继承大明朝。因此朱祁镇此时成功夺门,才能不会在接下来的皇位继承中出现差错,毕竟朱见深已经长到了好几岁,可以作为下一代继承人考虑。
于谦作为大明朝的救世主,是最合时宜的救世英雄。孙太后虽然有偏爱之心,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继承人问题上是容不得出现差错的,在才是他们会在夺门之变中集体消失,让英宗可以轻而易举的重新复辟。
明史中明确记载: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意思是他们的夺门之变是太后允许的,这发生的背景就是在景泰帝病重之时,朝臣们对于太子的异议他拒绝了,因为此时已经到了大明朝必须要选出下一任继承人的时候了,太子才是国本。朱祁钰孩子已死,如果他立朱见深为皇太子,相信这场夺门根本得不到成功。而史料中同样表示: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于谦知道这场夺门之后“顾念身一举事,家门可保,而两主势不俱全”,阻止之后于谦可以保全性命,但却保不全国家,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看到这件事情,其实不管是孙太后,还是于谦,都知道依据景泰帝的脾性,只有夺门才能让大明朝的延续下去,夺门就是一场必须进行的政变,但是很可惜他们却没有保全朱祁钰,尤其是让他最后得到了“戾”的称号,寒了这个真正拯救大明朝了大明朝皇帝的心,连个皇陵都没进。可以说他们是稳定了局势,但孙太后这一举动还是亲儿子最亲,一点没有考虑到养子的感受。
-
朱由校被戏称为"木匠皇帝"他真的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吗 2024-02-18
-
郑成功是什么人?他是什么结局 2024-01-15
-
史上最好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2023-12-16
-
明朝清官况钟:从出身低贱的书吏做到知府,死后被百姓称"况青天" 2024-02-08
-
锦衣卫是什么组织?让官员和百姓都闻风丧胆 2024-01-27
-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为什么他没杀汤和? 2024-03-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