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为何要把皇位让给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柴荣
- 中文名:赵匡胤
- 别称: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 字号:字元朗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
-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 代表作品:《咏初日》
- 庙号:太祖
- 在位时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籍贯:涿郡
- 中文名:柴荣
- 国籍:中国(后周)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邢州尧山柴家庄
- 出生日期:921年10月27日
- 逝世日期:959年7月27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励精图治,恢复中原经济;东征西讨,奠定统一基础;北伐契丹,收复二州三关
- 在位: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
- 年号:显德(954年正月-959年六月)
- 庙号:世宗
- 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 陵墓:庆陵
- 中文名:郭威
- 别名:郭雀儿
- 国籍:后周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邢州尧山
- 出生日期:904年9月10日
- 逝世日期:954年2月22日
- 职业:皇帝
- 主要成就:灭后汉、诛隐帝、建后周
- 在位时间:951年2月13日-954年2月22日
- 年号:广顺、显德
- 庙号:太祖
- 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 陵墓:嵩陵
铅云凝重,狂风扫地,东京城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北伐契丹,南讨边陲,西征蜀地,东抗顽凶,然后英雄扼腕,出师未捷身先死;有一个英名神武的皇帝,粉墨登场,自此后扫平中原,外族远遁,天下来朝,华夏一统。原后汉枢密使郭威,在留汴家属惨遭杀戮、自己又面临被杀的情况下,起兵反汉。他先称监国,后称帝,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是为周太祖。郭威即位后,致力改革后汉的弊政,并对契丹和北汉采取有限度的御敌守势,以求稳定局势,发展生产,由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也因此被称为举起反契丹旗帜的第一人。
郭威(904年——954年),后周太祖,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郭威,邢州尧山人,字文仲,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父亲郭简,曾为晋顺州刺史,被兵死难。威此时仅数龄,随母王氏走潞州 ,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郭威年方数岁,母亲在路途中辞世,郭威只得依潞州人常氏为生,姨母韩氏提携抚育,始得成人。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
十八岁的年纪,正是热血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郭威,长相魁梧,勇武过人,他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撂下狠话:“有本事朝我肚子上来一刀。”郭威二话不说,抄起刀就向屠户的肚子捅去,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因为一向很看重郭威,因此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其部众悉为收编,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郭威是个武将,他智勇双全,知道打天下并不是仅仅靠武力就能够征服的,还要靠智慧和谋略,因为他也就在打仗的空闲时间努力看书,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特别是兵书,没事的时候他总是拿着书看。本来就聪明的郭威,看过兵书后更是对谋略之事掌握得恰当好处,后他因略通文墨、书算,被升为军吏。在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时,郭威主动投到他的手下。刘知远很喜欢这员干将,视为心腹,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
郭威临事很有计谋,刘知远设法争取过来的吐谷浑部驻扎在太原,军队实力很强,也有不少财物,刘知远想据为己有,也为了防备以后他们再反叛投奔契丹,就想赶走他们,但又没有好办法。郭威就献出计策,让刘知远找个罪名除掉其首领,然后将财物和军队收纳,不但能除掉这支反复无常的势力,还能补充军需。刘知远照计行事,如愿以偿,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及至后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归附刘知远部下。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并在临终时将太子刘承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刘承即位,是为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
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政绩突出,使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让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经过一些列的讨伐,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郭威也无可避免这种现象,因“权高震主”,而引起汉隐帝与朝臣对他的猜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灭郭威及宣徽使王峻,隐帝担心郭威对他皇位构成的威胁了,所以在郭威不在的时候才诛杀史弘肇等人,然后又派人去杀他。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遂将郭威在京眷属全部诛杀,并派兵抵御郭威。然而此时郭威大权在握,声威素著,各镇节度使纷纷倒戈拥戴郭威,隐帝被郭允明杀死于赵村,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郭威生于乱世,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用实力走到了今天的地位,应该说他是实至名归的皇帝,也是难得的一个好皇帝,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免除税务,大力发展农事,提倡节俭等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难得痴心的帝王,对自己的皇后可谓忠心不二,即使皇后后来逝世,因其思念,故而不再续弦,在妻妾成群的帝王家里,也可算是个好夫君了。
至于为什么,郭威会传位于养子,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把皇位让给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很不可思议。唐末和五代天下大乱,毫无公理可言,一切都要靠力量,把有本领的青年俊才收为养子,甚至很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是很常见的。后汉皇帝怀疑郭威造反,郭威儿子都被杀了以后,只有女婿和侄子和妻子的侄子也是养子的柴荣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没有传给自己侄子是因为柴荣和郭威的关系特别好,而且柴荣有胆有识,有远大抱负,一心为天下百姓而且很节俭这点和郭威很像,总之柴荣具备了一切帝王应该具有的素质。
再说,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原本就是作为徐温的养子起家,那时叫徐知诰,得国后才改的名字;后唐明帝李嗣源也是李克用的养子,末帝李从珂则是李嗣源的养子。郭威把皇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柴荣,也没什么奇怪。
-
后唐庄宗李存勖喝乳浆是怎么回事,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2023-12-14
-
冯道是谁 一生历五朝八姓十一帝的冯道是奸臣还是忠臣 2023-12-16
-
石敬瑭是谁为何称他为儿皇帝 割让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2023-12-16
-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是谁 刘知远和皇后李三娘的故事 2023-12-16
-
王彦章和李存孝谁更厉害 王彦章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6
-
钱镠是谁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12-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