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后,明朝那几十个藩王都在干嘛呢?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明王朝的建立,让汉人从元朝的压迫中走了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身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无疑是成为了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皇帝之一。甚至是可以与秦始皇相媲美。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由此明朝的开国功臣受到封赏。
在此之后,明朝的开国功臣受到了奖赏,可是万万想不到,朱元璋发动了洪武四大案,这让明朝的很多开国功臣成为了刀下鬼。受到洪武四大案的牵连,朱元璋杀害了明朝大部分开国功臣,这就是为了让子孙顺利继位。
可问题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自己驾崩之后,孙子朱允炆即位,但是朱允炆立即实施了削藩,这让很多藩王都感到了危险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藩王都被朱允炆消弱,大部分藩王都被囚禁。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身为叔叔,发动了靖难之役。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篡位后,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没有做出反应吗?换个角度说,就是朱棣篡位后,其他藩王不反对吗?首先来说,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所有的孩子都被册封为藩王,为的就是拱卫皇权。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不过就是其中一个藩王,为什么朱棣打败朱允炆的军队,攻占南京后,就可以登基当皇帝?
首先来说,朱棣在实际意义上,属于老大的排名。在朱元璋的二十五个儿子中,朱棣是排名第四的,其实在朱标死后,朱棣就是名义上的老大了。老二朱樉在藩国的时候本身过错很多,多次被责罚。后来也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病死。
老三朱棡和老二朱樉一样,也犯了不少错误,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病逝。朱允炆继位后,朱棣前面的哥哥都已经去世了。这时候的朱棣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嫡长子,还有更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朱棣是朱元璋正妻马皇后的儿子。
无论是朱棣代表的是不是嫡长子,但是朱棣能够登基为帝,代表的是所有藩王们的意愿。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功臣们会对朱允炆的皇位构成威胁,所以发动了洪武四大案,这让大部分明朝的开国功臣都被杀死。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大肆削藩。
这样一来,相当于每一个藩王都受到了牵连,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炆首先削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迁徙到云南。紧接着,朱允炆削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这三个人都被朱允炆废为庶人。更为可怕的是,朱允炆的做法,甚至是让湘王朱柏吓得自焚而死。
朱元璋削藩的理由,几乎都不存在的,甚至是莫须有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朱允炆故意在整人。这样一来,其余没有被削藩的藩王更是人人自危。在这时候,朱棣站出来选择了造反,众多藩王是支持的。这也成为了朱允炆失败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朱棣站出来削藩,绝大多数藩王是积极支持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其余的藩王看到朱棣起兵,没有进入京城勤王,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默认支持了朱棣。更为主要的是,这些藩王根本不可能带兵入京,因为这样做,反而还会被朱允炆猜疑。
之所以朱棣能够成功,就是朱棣的兵力是最强的。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已经去世,后代虽然承袭了爵位,此时他们的后代在兵力方面已经大大下降。朱允炆即位之后,除了燕王朱棣,就没有其他藩王可以在兵力方面与之媲美。
朱棣当然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在发动靖难之役时,立刻利用欺骗加武力夺取的办法,夺了宁王朱权的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有了朱权的兵力,朱棣才能够抗衡朱允炆,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成功的发动了靖难之役。
-
明朝抗倭第一女将,揭秘瓦氏夫人传奇的一生 2024-01-07
-
解缙曾差点被处死,行刑前写一首诗立马免罪 2024-02-29
-
朱元璋为什么要火烧庆功楼?真相是什么 2024-02-03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做了哪三件事情?有多明智 2024-01-01
-
推翻元朝后的朱元璋为什么要放弃元朝领土?出于什么目的 2023-12-25
-
在位48年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期间有什么贡献? 2024-02-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