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的赵佗有多厉害?赵佗为何不和楚汉争天下!
- 中文名:赵佗
- 外文名:Triệu Đ
- 别名:南越王
- 国籍:秦国→南越国→西汉
- 出生地: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40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37年
- 职业:秦将领→南越王
- 信仰:君王至上
- 主要成就:平定岭南,建立南越国
- 谥号:南越武王、南越武帝
- 在位: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37年
- 年龄:103岁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南越国的赵佗有多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南越国王赵佗,活了足足100多岁,统治岭南81年之久。所谓归降汉朝,只不过是中原王朝好面子的一种说法罢了。赵佗的确接受了刘邦封赏印信,却始终没有真正投降过汉朝。
西汉王朝刚刚建立,刘邦在国内还有很多诸侯国没有消灭。百废待兴之时,刘邦根本腾不出手来收拾南越国。而且他担心赵佗手里50万秦军席卷关中,那一切就都完了。所以这是一次平等共存的相处方式,不存在谁臣服了谁。
01陆贾成为说和南越国王赵佗的重要人物。
其实如果郦食其活着,这件事铁定是他去。当年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纳入刘邦的版图,可见他的口才有多厉害。
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史记》
这次的任务是一样的,但是行程却完全不同。陆贾必须要从长安前往广州,直线距离就有1200多公里,按照当时绕路的程度,陆贾几乎走了足足4000公里才到达广州。
广州是赵佗的都城所在,他见到赵佗以后,并没有任何卑躬屈膝的行为,而是以大汉使节的身份与赵佗对话,只用了四步,就劝成功了赵佗。
首先,陆贾明确地告诉赵佗,赵佗本是中原人,亲戚朋友也都在中原地区。甚至祖先的坟墓也都在中原地区。如果想要以偏安一隅的小政权和大汉王朝对抗,那就是以卵击石。
其次,陆贾不断吹嘘刘邦出色的地方。从沛县一个亭长开始,第一个攻入关中。虽然遭到项羽不公平待遇,可是刘邦励精图治,收复各路诸侯,最终灭了项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总之陆贾就是为了告诉赵佗,刘邦是不可战胜的。
再者,陆贾开始说软了,他说刘邦虽然这么强大,但是这么多年的战争下来,刘邦心疼自己的百姓。他不希望再打仗了。陆贾这次来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避免两国交战而来。
最后,陆贾甚至指责其赵佗,他严词告诉赵佗,如果刘邦命人带十万人马南下的话,不要汉朝军马动手,你手下的人马就会因为不想跟汉朝作对,而把你给绑了送到汉朝去。而且你的祖先坟墓,铁定是要被汉朝人给挖了的,我们拦都拦不住。
这一系类的说辞,抑扬顿挫,简直就像是在表演口才一样。赵佗听了陆贾的说辞,不仅没有感到生气,反而觉得很过瘾。
所以赵佗接受了陆贾带来的印信,答应臣服汉王朝。不过这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因为南越国从始至终都是他们家的天下。
02赵佗纯属捡了个漏,成为南越王也是运气好。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并没有收拢自己的野心。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他吩咐屠睢带领大军进攻岭南,结果屠睢真战死了。所以秦始皇再次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带领50万大军进攻南方的百越。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於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馀,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史记》
50万大军南下以后,没想到没过多久秦始皇就病死了。任嚣并没有带兵回去,而是继续在南方作战。
而秦二世上台以后,赵高乱政的局面,使得任嚣和赵佗失去了回去的想法。他们打算在岭南地区开辟一个属于他们的王国。
很显然,任嚣当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所以后来楚汉争雄的时候,任嚣手下的50万人马压根就没打算参加战斗。
所以说一直到汉高帝刘邦灭亡秦王朝之前,任嚣一直都是这50万人马的主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任嚣将会是南越国的首任国王。
很可惜的是,公元前206年,听说秦朝灭亡的消息以后,任嚣忧郁成疾病死了。这可给了赵佗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过去赵佗不过就是任嚣的一个跟班,做梦也不可能想到会成为50万大军的主帅。现在群龙无首之下,赵佗果断接过帅印,成为了50万人的头目。
这个时候赵佗将秦国派到岭南各地的郡长官,全都换成了他的自己人。实实在在地掌握了整个岭南地区的控制权。
时机成熟以后,赵佗便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成为了南越国第一任君主。由此可见,赵佗纯属运气好,否则哪里轮的到他做皇帝呢?
03南越国最强大时,曾经席卷广西湖南地区。
赵佗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成为领袖以后,极力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不仅将广西桂林打了下来,而且继续北上,一直将长沙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汉高帝刘邦才意识到了南越国的可怕之处。所以他立刻从长安派人前往南越国招降。
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为书谢,称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前日高后隔异南越,窃疑长沙王谗臣,又遥闻高后尽诛佗宗族,掘烧先人冢,以故自弃,犯长沙边境。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史记》
为什么说是招降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刘邦占领了关中,他自认为关中包括中原地区,才是大国所该拥有的地方,南越国偏安一隅,人口稀少,刘邦并不重视。
可是赵佗手里有50万大军,而且是强大的秦国军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刘邦以比较高的姿态,招降南越国赵佗。
还有一个可能,因为南越国最后是被汉朝给灭了,所以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相应变得非常低。为了美化汉王朝的大一统局面,所以后人故意开始抹黑南越国的存在。
甚至南越国最强大时拥有半壁江山的事实,都逐渐被汉朝给抹杀了。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你的王朝已经消失了,现在是汉朝说了算,想怎么说,南越国都无可奈何了。
总结:刘邦不愿意跟赵佗开战。
陆贾说得十分慷慨陈词,简直就是在威逼赵佗。其实这就是一种假象,当时的刘邦哪有功夫对付赵佗呢?
异姓王基本都开始造反了,刘邦四处征战,又杀了军事指挥官韩信,所以他压根就没有这个能力,对付赵佗手里的50万秦军。
担心秦军卷土重来,刘邦只好以一种强硬的态度来处理南越国北上的事情。真实实力也正如赵佗所言,如果他带兵北上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跟刘邦一样,成为天下的皇帝呢?
其实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毕竟秦军的战斗实力在哪里,而刘邦又把自己的诸多功臣给诛杀了,好在赵佗是一个知足的人。
-
探究汉昭帝皇后上官皇后的一生 2023-12-23
-
“苏武牧羊”为何能千古流传?苏武为何坚决不吃羊? 2024-02-22
-
章德窦皇后逼死汉和帝生母,最后结局是什么? 2024-01-25
-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九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2024-01-30
-
儿子死了吕雉都没哭,张良之子却一眼看出原因 2024-02-09
-
李夫人生前是皇帝最爱的女人,为什么才被封为皇后? 2024-01-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