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贪腐之风为何屡禁不止?连朱元璋的残酷杀伐手段都不行?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贪腐盛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怪的朝代,中国朝代惩治贪官的措施最严厉,然而腐败现象却最严重,这就是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极其痛恨腐败,制定了严厉的刑罚惩治贪官。甚至为惩治贪官创造了很多酷刑出来,明代光是酷刑就有数十种之多,凌迟、极刑、剥指、墨面等等。依据明太祖颁布的《大诰》,凡是敢贪污的人,别管贪污多少,一律在脸上刺字,并且挖去膝盖骨。并且明确规定,官员受赃数目到达八十贯就处以绞刑。他还开列了一些惩治贪婪官员的典型事例,让官员以此为戒。到了洪武后期,反贪律法更是变的严苛,不管到不到六十两,只要贪腐了立即处死,而且朱元璋还规定在各地的官衙都要建一座土地庙,当然这座庙可不是用来供奉土地的,而是把那些贪腐的官员处死后,再剥皮充草挂在土地庙前面,用以警示后来的官员所用的。
可惜即时都已经如此的严厉,朱元璋统治的这30年,每年都还是有贪官被杀,洪武朝历经30年,贪官被杀数十万人,可是我们都知道贪官是越杀越多。只不过相对明朝永乐之后的朝廷,洪武一朝还算清明,贪官较之要少得多,不像明未崇祯帝一朝,满朝文武皆是贪官,可以说朱元璋时期的清官比例占到整个明朝的六分之五,真可谓是“中坚力量”。
然而自永乐之后,明朝却是一代更比一代腐败。到1644年,李自成马上就要攻陷皇城,崇祯皇帝一心想要重振大明朝,可是国库中居然连足够的军费都拿不出。崇祯皇帝只好发起大臣们给国家捐款,帮自个渡过难关,按理来说此刻现已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大臣们应当与国家同命运共危险,可是令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老油子最终的捐款只要几万两,有些大臣捐一百两,还有一些就捐几十两,然后就开始哭穷,最终李自成攻下了北京。可以说明朝尽力治理腐败,却最终因腐败而灭亡。
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朱元璋杀了那么多贪官,就连“剥皮充草”这样残酷的行刑方式都出来,明朝的腐败还是没有得到遏制,甚至明朝的腐败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严重的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朱元璋并没有为后世留下一套完整、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反腐律法,虽然洪武帝设置了御史台来监察天下官员,也制定了严酷的律法和考核措施,可是这些都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可以说整个明初的反腐工作,全凭朱元璋一个人说了算,朱元璋说这个人贪了就是贪了,甚至有时候连官员辩驳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杀了,朱元璋完全就不按照其所制定的律法来,要抓要杀完全就是朱元璋一个人说了算,那你说这套反腐的法律有何用,谁会信服呢?
久而久之,这种残酷但毫无权威的反腐法律自然就会被人抛弃,朱元璋忘记了他是开国皇帝,是踏着敌人的鲜血登上帝位,他可以完全不计后果,完全不用看别人的意志做事,所以对于贪官他才能想杀就杀,而不用在乎其他百官的看法。但是他的后代不行啊,朱元璋的后代不可能像朱元璋这样的“任性妄为”,他们要想坐稳这个皇帝宝座,要想维持好这个大明王朝,他们就必须要考虑百官的感受,他们就必须要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所以他们对于贪官的处置绝对不能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想杀就杀。
再者朱元璋之后对于什么才算是贪官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朱元璋也没有留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律法,所以对于如何判定这个人是贪官,完全就是皇帝和百官说了算,再加上朱棣之后的皇帝,全部都是生长于深宫之中,他们绝对不会如他们的祖宗朱元璋那样,采取铁腕的政策去反腐,他们要想杀这个贪官,很多时候都是会受到百官意志的左右,那么这个时候“官官相护”就来了,所以结果自然而然就知道啦,官员之间互相拉帮结派一起贪污,底层官员剥削百姓钱财,然后拿着这些钱财去讨好上层的官员,而上层官员就收下这份钱财,然后充当底层官员的保护伞,在朝堂上保护着这些底层官员,以此可以让他们继续剥削百姓,而借此自己也就可以收到更多的钱财。
第二、明朝的皇帝自己造成明朝的大规模腐败,明朝自明宣宗之后的皇帝,就很少有“正常”的皇帝。明英宗开启宦官专权的先例,王振明朝第一个专权宦官,在当时官员只要有钱财孝敬王振,立马就能升官,若无则很有可能会被贬官,甚至是丢了性命,所以这个时候的官员只要想升官就必须给王振送钱,后来王振被抄家的时候仅金银就有60余库,玉盘100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20余株,其它珍玩则不计其数,足见其贪污受贿的程度;明世宗二十年不上朝,朝中之事尽交付太监和内阁负责,期间出了一个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的严嵩,严嵩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期间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败坏朝纲,大肆排挤异己,收受贿赂,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你说明朝出了这么几个皇帝,即使他们的祖宗朱元璋再怎么样治理贪腐,杀贪官,明朝也还是会贪腐成行,所以我说明朝有那么严重的腐败问题,很大程序在于明朝皇帝自己,哪怕明朝的皇帝稍微勤政一点,明朝也不至于腐败到如此地步。
第三、明朝官员的工资真的太低了,低到什么程度呢?明代俸禄以品级制度为基础,共分九品十八等,朱元璋时期,明朝官员俸禄以米的形式计算,其中正一品官员年俸900石,从一品750石……正七品140石……正九品米60石,从九品米50石。到了明成祖时期,才出现“以米折银”,而且俸禄有所增加,但相比唐宋依然极低。用米的形式说明俸禄,其实还不够直观,那我们以相同购买力的形式进行换算,直接换算成我们现在的人民币。
明朝一石米经换算大约是90公斤,按照如今的米价5元/公斤换算,上文我们说到朱元璋时期官员的年俸,正一品官员的年收入换算人民币约为40余万元,从一品30余万元……正七品4、5万元……正从九品2、3万元,这么一看,是不是的确很低。那么肯定会有人说一年四五万足够一家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了,但是别忘记了,这是官员的工资,官员一家可不只有四口,即时是明朝第一清官海瑞,一家包括母亲、妻子、小妾、孩子、奴仆也多达数十口,还有别忘记了这些人都是要靠海瑞一个人养的,奴仆你的发工资、孩子上学你的付钱、妻子和小妾买胭脂水粉你的付钱、母亲买衣服你的付钱,就这样下来,试问一年四五万够吗?显然不够。
再加上明朝的官员和其家属明令不得从事商业的事情,也就是说你的钱只能是你做官的工资,那么可想而知,明朝的官员如果你不贪污,如果你遵纪守法,那么你可能都要揭不开锅了。显然朱元璋虽然一直用重典来治理明朝的贪腐,但是他却忘记了,他给官员的工资连养自己一家人都不够,你更就不用说,官员之间还要“礼尚往来”,亲戚之间还要送人情这些事情了,所以明朝的官员如果不贪还能如何?当然,我这并不是说官员没钱就可以贪,这是对的,只是我想说的是朱元璋应该要想到再用残酷的刑法的时候,也应该给予明朝官员更高的工资,毕竟你打了人家一巴掌,也要稍微给点甜头吃吧!但是无奈的是朱元璋从小就仇视当官的,他觉得当官拿这份工资足够了,而后代的皇帝也不太敢违背朱元璋的祖训,也就一直没有给官员涨太多的工资,而这样也在某一种程度说明了,为什么明朝的官员腐败如此厉害了,只能说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但薄俸一定能致腐。
第四、当然历朝历代的官员哪有不腐败的,不管哪个朝代只要他要用到当官的,并给了当官的权利,那么不管这个王朝实施如何强有力的反腐措施,也会有贪官的存在的,比如清朝不是还专门设立了“养廉银”来养官员吗?可是事实上呢?贪官还是有,和珅这样的巨贪也都还存在,只能说只要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官”,只要我们这个世界还有“民”,那么腐败问题是绝对得不到彻底的根治的。而明朝之所以被人那么重视其官员的腐败问题,无非就是明朝刚建国的时候,朱元璋有别于其他的开国皇帝,他大力的反腐,大力的整治贪官,并用“剥皮充草”这样的残酷刑法来治理贪官,所以我们都特别的奇怪,为什么如此的残酷的刑法,明朝还是贪腐成行。但是我们谁都知道,不管哪朝哪代官员腐败问题都是时刻存在的。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明朝这二百七十六年以来,除了洪武这30年,清官比例要比贪官多少,之后的明朝廷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直到大明王朝后期的腐败已经到了沦肌浃骨的地步,侵蚀了社会肌体的每一个细胞,在这个时候每一件事需要多少贿赂,都有公开的标价,官员,如果不贿赂就当不了官,如果不贿赂你就升不了官;百姓,如果不贿赂就断不了案,如果不贿赂就做不了事,只能说那个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无可救药,与其说明朝毁于李自成,毁于满清,倒不如说明朝是毁于自己,毁于腐败。
-
明朝丁娘娘的故事 2023-12-13
-
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朱高炽,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4-01-06
-
盘点朱元璋麾下十大名将,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2024-03-04
-
儿子把厨子打了一顿,朱元璋为何对他一顿臭骂? 2024-01-10
-
孙太后支持朱祁镇夺门,后宫能干政吗? 2024-03-05
-
西厂汪直:厂卫制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代表 2023-1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