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对刘备借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备是三国著名的仁义君子,然而这个君子在德行上也有亏损——借荆州!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当初被曹操追得东奔西跑,借助东吴的力量才得以对抗曹操,打退曹操后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驻军。可刘备呢?借了从来没有想过还!如果刚开始没有地盘也就罢了,后来夺了益州、占了汉中依然死皮赖脸,孙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动手抢回了荆州……
以上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版本,然而演义不能当成正史来研究,真实的“刘备借荆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明确一下荆州的归属问题,曹操南下以前荆州的主人是刘表,赤壁之战后荆州被曹操、刘备、孙权瓜分……因此可以明确,孙权并不是荆州的原主人,至于赤壁之战后当然是谁抢到就是谁的了!
其次我们看一下赤壁之后荆州的瓜分情况,荆州是一个很大的区域,东汉将荆州划分为:南阳(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东部)、长沙(湖南东北)、桂阳(湖南东南)、武陵(湖南西北)以及零陵(湖南西南)七郡。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据南阳郡、江夏小部分以及南郡的襄阳地区,刘备占领了长沙、零陵郡、桂阳郡和武陵四郡,孙权占据江夏郡大部和南郡的江陵地区。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备确实借了孙权一部分地盘,借的是孙权占据的江陵(记住一点,仅仅是江陵并非荆州全部)!
再爆一个料:荆州江夏原本是刘琦(刘表之子)的地盘,赤壁之战并没有被曹操占据,赤壁之战后则被孙权强行攻占;再有公元208年11月孙权命周瑜攻江陵,结果苦战不下,还让驻守江陵的曹仁打出了“天人之公”的美称。后来刘备拿下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主动派兵北上,在刘备的帮助下周瑜才拿下江陵……
公元210年,刘备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东吴借江陵,当时活着的周瑜还想着扣押刘备,后来周瑜病死,亲近刘备的鲁肃接任,刘备才得以借到江陵。当然也不白借,刘备将长沙郡的部分地区送给孙权,至此孙刘对荆州的瓜分告一段落。事实上即便刘备不借江陵,孙权也很难守住,按照当时的形势江陵处在曹操和刘备两股势力的夹击下,孙权的大本营在江东,真要发生战事孙权极有可能腹背受敌。
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孙刘联盟的关系,更重要的则是想借助刘备的力量对抗曹操,某种程度上属于利益的妥协,根本没有借不借的问题。那么刘备为什么那么想要得到江陵呢?从地图上看江陵位于长江中游,向北与曹操接壤,向西可进益州,东边则与孙权相望,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刘备实施“隆中对”计划的关键所在!
不否认刘备确实不想把江陵还给孙权,所以在拿下益州后面对孙权索要南郡(江陵)采取拖延战术,甚至一度剑拔弩张,如果不是曹操突然进攻汉中孙刘联盟可能提前破裂。为了抵抗曹操,同时彻底解决关于荆州的纠纷维护脆弱的孙刘联盟,刘备以湘水为界,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以及桂阳郡划给孙权,西边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也就是说刘备用零陵郡和武陵郡以及之前长沙部分地区换了江陵,至此孙刘在荆州的问题上已经两清。
虽然孙权高高兴兴地接手了刘备让出的荆州地盘,却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的胃口很大,其目标是将刘备赶出整个荆州。果然到了公元219年,孙权趁着关羽北上讨伐曹操之际,派吕蒙偷袭关羽负责镇守的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关羽因为后方失火导致军队土崩瓦解,其本人被东吴擒杀,刘备势力彻底退出荆州地区。
纵观整个荆州争夺战,刘备其实一直尽量处在讲道理的位置,为了巩固孙刘联盟不惜牺牲在荆州的利益,而真正做出背信弃义行为的其实是孙权。刘备丢了荆州实力大幅度受损,失去了同曹操争天下的能力,可是得到荆州的孙权依然只能困守一方。当然,或许孙权的志向仅仅是坐守江东,“见小利而忘命”……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那是曹操没有这样的儿子,如果真的有孙权这样不顾大局的后代,曹孟德不知道是笑还是哭了!
-
姜维:唯一打败赵云的大将,后来被诸葛亮看重 2024-03-03
-
刘备有几个儿子?刘备的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2023-12-29
-
刘备的老婆只有一个吗 那些女人都是刘备的牺牲品 2024-01-02
-
陆逊:吴国最牛谋士之一,他最后怎么死的? 2024-02-25
-
司马懿是什么样的?欺瞒曹操,计杀关羽 2024-01-13
-
曹丕抄了甄宓的家,他为什么非要娶她? 2024-03-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