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为什么比皇后还有名?董鄂氏的身世有哪些说法?
- 本名:董鄂氏
- 别称:董鄂妃,孝献皇后
-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满洲正白旗)
- 出生时间:崇德四年(1639年)
- 去世时间: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09月23日)
- 主要成就: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 身份:清世祖顺治帝追封皇后
- 父亲:董鄂·鄂硕
- 丈夫: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
- 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 陵寝:清孝陵
董鄂氏的身世是什么?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清世祖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一位举行过两次大婚礼的皇帝。顺治八年,博尔济吉特氏嫁给顺治,八月被册封为皇后;顺治十一年,博尔济吉特·阿拉坦琪琪格嫁给顺治,五月被封为皇后。然而,这两位容貌俊美、出身显赫、后宫靠山强硬的皇后,知名度却远不如入宫晚、出身寒微的董鄂氏。
董鄂氏之所以赫赫有名,除了她是一位绝世美女以及她与顺治帝的千古绝唱外,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原因就是她的身世之谜。
关于董鄂氏的身世,现在大概有四种说法,第一种就是正史所说的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满洲正白旗人;第二种说法董鄂氏是秦淮八艳之董小宛;第三种说法董鄂氏是顺治帝的弟媳;第四种说法董鄂氏是满洲军人妻子,那么,这四种说法,究竟哪一种说法最靠谱呢?
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说
董鄂氏是秦淮八艳之董小宛,这一说法主要来源于《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
“明弘光末年,董小宛被清兵掳掠到京师并进入皇宫,赐姓董鄂氏,不久被册封为贵妃。”
但是据《梅影庵忆语》等资料可知:董小宛生于天启四年(1624年),比顺治大十四岁,19岁嫁给了江南名士冒辟疆为妾。清军南下时,夫妻俩人虽颠沛流离,却一直相依为命。不过,董小宛却因长期劳累,于顺治八年病死,当时年仅二十八岁。
这表明,董小宛与董鄂妃不是同一个人。因为,顺治帝娶董鄂妃时是19岁,董鄂妃18岁。如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那么此时她应当是33岁了,显然年岁不符,况且董小宛是风尘女子,顺治帝再恋也不会恋到一个风尘女子。
那么,为什么会把两位毫无瓜葛的人扯在一起呢?
其一、俩人姓氏中都有一个“董”字;
其二、俩人都是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引人注目;
其三、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情节跌宕起伏,吸引眼球,故意张冠李戴的。
综上所述, 董鄂氏是董小宛的说法完全不可信。
“弟媳说”
董鄂妃原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汤若望传》中的记载: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从汤若望的记载中,可以得知,董鄂氏是这位满籍军人的夫人,但是这位满籍军人真的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吗?
首先,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最小的儿子,生于1642年1月20日,1655年被封为襄亲王。根据史料记载,博穆博果尔之所以被封为襄亲王,并不是因为他立过什么军功,而是他是先帝之子,史料上也没有发现过其立过什么军功。
其次,汤若望长期在皇宫工作,并且跟皇太后、顺治的关系极为融洽。因此,他不可能不认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更不会将堂堂的一位和硕亲王降格说成满籍军人。
再次,根据《爱新觉罗宗谱》明确记载襄亲王的福晋是博尔济吉特氏,并且只有这位博尔济吉特氏福晋,没有侧福晋。这位福晋是孝庄太后的四哥满族习礼的女儿,与顺治的悼妃是同胞姐妹。因此,襄亲王的福晋根本就不姓董鄂。
综上所述,董鄂氏既不是董小宛,也不是襄亲王福晋。而正史所说的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也是破绽百出。根据清朝 “八旗选秀”制度:凡满族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而董鄂妃18岁才入宫,不符合选秀女的年龄,所以她不可能是通过选秀女进入宫廷。而当时没有被选上秀女的少女,一般就嫁人了。所以她很可能是嫁人后才被选入宫。由此看来,董鄂氏只能是满籍军人的夫人。
-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什么样子的?纪晓岚有什么癖好? 2024-03-05
-
乾隆为何性情大变?和富察皇后有关吗? 2024-02-21
-
两姐妹跟一个皇帝的故事 2023-12-13
-
陈瑸是谁?与海瑞齐名清官, 死后谥号非常罕见 2023-12-25
-
胤祺为什么不想争储只想做个清闲王爷?原因是什么 2024-01-15
-
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是慈禧太后害死的吗? 2023-12-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