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晚年过得如何?与儿子之间有什么矛盾?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武帝。
无论他的功过如何评判,但提起他,我们总是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非凡之人。虽然,他的晚景也确实很凄凉,然而,一代雄主为何会晚景如此凄凉呢?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是在于一个权字,权力可以使得人异化,而他也失去了人之常情。
先说下父子之情,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了,汉武帝对于刘据也非常的欣赏,他自己曾言,在他的身后最最合适的守成之群也就是太子刘据了,只不过到了后来,越到晚年,汉武帝的猜忌之心变得越发浓重,总认为身边有人想要加害于他,而他也一直在担心别人谋害他。本来人老了,体力不如从前,年纪越大越容易生病这也是常事,但汉武帝却听信了一位名叫江充的江湖术士之言,认为汉武帝生病是因为有人要害他,而且长安城当中有很多的巫蛊之气,因为有人要使用巫术来谋害他。而在当时,汉武帝就派了江充去调查此事,而江充与太子有仇,所以就跑到了太子宫中一通乱挖,果然挖出了一点太子陷害汉武帝的证据。
当然,这些证据自然是江义胡乱编造的,而太子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太子只好杀了江充,消息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认为太子是想造返,马上下令派人捉拿太子。太子兵败之后选择了自杀,但当儿子死了之后,他又开始怀念起太子,于是他又猜忌儿子之所以会变成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对于权力的贪恋,所认他越来越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那么他也非常的害怕周围人夺取他的权力。
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次子早猝,而太子死后,三儿子燕王刘旦,立即上书表示要去保护汉武帝,汉武帝勃然大怒,他马上派人到燕国将刘旦训斥了一番。当然,刘旦固然是有觊觎皇位之意,不过他上书到长安保护父亲也在情理之中,汉武实丝毫不顾念父子之情,完全是因为他看透了三子的心思。
四儿子昌邑哀王刘髆,可以说是被父亲给吓死的,前面的三个儿子已经没有希望继承皇位,那么最有希望的就是四子了,而四子的舅舅又是李广利,当时权倾草叶,再加上李广利的儿女亲家刘屈氂又是当朝丞相。所以,李广利也一直在想方设法的让四皇子即位,只是他们的密谋被汉帝武给知到了,于是马上抓了李广利的亲属,还腰斩了刘屈氂,结果刘髆就在忧惧之中病死了。
汉武帝的五子刘胥远在广陵 ,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皇子,不仅可以搏熊、扛鼎,还非常的摔跤。但汉武帝并不会把江山交给他。汉武帝选择把江山留在了自己小儿子手里,立了小儿子为太子。
说完了汉武帝的儿子,再来说一下他的女儿,早在巫蛊之术前,他就以其他的罪名杀了自己的儿女亲家公孙架,而他的女儿嫁给了公孙贺的儿子,所以,他只好把自己的女儿也一并杀了。
之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夫妻之情,太子刘据自杀之时,他的母亲卫子夫,也就是皇后也跟着自杀了,其他的一些宠妃都先他而死,而他六子的母妃钩弋夫人在当时还非常的年轻,正陪伴在汉武帝的身边,只是在汉武帝立六子为太子后,担心太后掌权的事情,所以下令赐死了钩弋夫人。多年的夫妻感情,在汉武帝眼里也许根本不值得一提,只要是有可能危害到他的权力,涉及江山稳固的事情,还是尽早处理就好,即使是自己的枕边人,他也可以毫无顾忌的下狠手。
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汉武帝是一个对于感情非常淡薄的人,在权力面前,感情可以牺牲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侵犯,还是得牺牲一些东西,毕竟自己把权力牢牢的抓在手里才是最重要的,最是无情帝王家,也许说的这个道理吧。
不过,汉武帝在政治上的作为,我们总是没有办法忽略的,也许,抛弃一切感情之后,全心全力去打拼事业,才可以得到最好的。对于一件事情,过去投入的时候,别的一切也就不那么重要的了。也正是因为这份江山的来之不易,才让汉武帝如此的看重,而我们不过是平民,也很难去真正揣摩帝王家的心思。而他们也成为了历史长河当中,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
-
汉成帝时的贵族公卿淳于长的故事 2023-12-23
-
刘贺为什么在位时间那么短?原因是什么 2024-01-18
-
刘秀推翻王莽之后为什么国号还是用汉 大汉两字最有号召力 2024-02-26
-
吕雉的情人是谁?揭秘刘邦皇后吕雉的“婚外情” 2023-12-23
-
历史上的窦漪房真的像影视剧中的一样是个伟大的女性政治家吗? 2023-12-25
-
“苏武牧羊”为何能千古流传?苏武为何坚决不吃羊? 2024-02-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