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她嫁过去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 本 名:松赞干布(617~650)
- 别 称:弃宗弄赞、弃宗农、器宗弄赞、器宋弄赞、不弗弄赞、弃苏农赞
- 所处时代:唐朝(吐蕃)
- 民族族群:藏族
- 出生地:亚隆札对园降巴木决岭王宫
- 出生时间:公元617年
- 去世时间:公元650年
- 主要成就: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改革政治、军事制度,创立吐蕃文
- 宗 教:佛教
- 配 偶:文成公主
- 中文名:文成公主(625~680)
- 别 名:汉女氏,甲木萨
- 国 籍:吐蕃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大唐任城(今山东济宁)
- 出生日期:625年(乙酉年)
- 逝世日期:680年11月1日
- 职 业:吐蕃王后
- 信 仰:佛教
- 主要成就:传播文明,教育吐蕃民众,巩固汉族和藏族的友好关系
- 吐蕃名:甲木萨
- 配 偶:松赞干布
历史名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文成公主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史书皆言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是大唐王朝的特别恩典,显示了中原文明威服四夷的风范。历史果真如此吗?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希望与大唐和亲,并借此与中原加强往来,从而获取政治、贸易等多方面的利益。此时的唐太宗压根儿瞧不起吐蕃这个蛮夷国家,断然拒绝。松赞干布勃然大怒,出兵痛打受大唐庇护的吐谷浑,“吐谷浑不能亢,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大唐无力庇护自己的藩属,只好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但松赞干布仍不解气,四年后又挥军攻入大唐本土,扬言如果唐朝不送出公主,就要强掳。
唐太宗此时尚没有妥协之意,非但没有送出公主,反倒紧急从各地抽调军队,又征发东突厥和铁勒各部,集结大军前往救援,结果大败。此后,松赞干布一直不断袭扰唐朝边境,大唐军队屡战屡败。
公元640年十月,松赞干布又遣使前往长安求亲,并以此为条件与大唐议和。唐太宗尽管心里对此次和亲非常抵触,但形势逼人,最终也不得不做出退让,将文成公主乖乖送出。
松赞干布软硬兼施,最终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这不免令大唐的人们感到面上无光,于是史官们在竭力淡化这场和亲的“被迫性”的同时,还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后的地位和影响,试图营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众蛮夷皆景仰拜服的假象。这幕虚假历史被历代史官们心照不宣地沿用。
而实际上,文成公主只不过是松赞干布的小老婆,连王妃都算不上,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
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活寡,大半的青春韶华都埋没在了雪域高原。即使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九年中,她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六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九年,却只有三年产生交集,三分之二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
虽然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异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据敦煌文书的记载来看,吐蕃人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财物换和平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供奉其中;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后来金城公主入藏为吐蕃国主正妻,才将两座佛像互换,一直持续至今。
由此可见,大唐当初被迫同意和亲,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只不过一些撰史者死鸭子嘴硬,硬是把示弱说成示恩,编造出松赞干布数度请婚、大唐感其意诚赐婚的假象以欺瞒百姓,强撑面子。可无论那说法如何言之凿凿,都无法改变真实的历史。
-
为什么说刘洎死的冤?就因教授太子读书遭到妒忌而被陷害身亡 2024-02-02
-
梅花妆”风靡唐朝,到底源自哪位女子? 2023-12-10
-
李绩:唐朝最聪明的功臣,历经4朝最后还能善终 2024-02-29
-
窦建德为什么会被武则天杀害?原因是什么 2024-02-02
-
李渊杀了窦建德之后有什么样的后果?逼反一猛将 2024-02-05
-
武则天在位期间杀了14位宰相 武则天为何对他如此器重和喜欢 2024-02-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