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派郑和六次下西洋 郑和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中文名:郑和
- 别名:马三保、马和
- 国籍:明朝
- 出生地:云南昆阳(晋宁)
- 出生日期:明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年)
- 逝世日期: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年)
- 职业: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 信仰:佛教、穆斯林
- 主要成就:郑和下西洋;经历靖难之役
- 逝地:印度古里
- 墓葬:南京牛首山郑和墓(衣冠冢)
- 父/兄:马哈只/马文铭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还不知道:郑和的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人人称道的雄主,他五征北漠,开拓了大明的疆土,除了元朝以外,其他皇朝无法与之并肩的;他修订的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大,最全的百科全书;他修建了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是其他国家的古宫殿无法超越的。朱棣还做了一件震烁古今内外的事情,那便是他曾派郑和七次下西洋。
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人说表面来看是去去和外国人做生意,但是他是带着秘密任务下西洋的,就是寻找朱允炆,真相究竟怎么已经无从考证,但是郑和这几次下西洋,确实给大明朝的统治带来了诸多好处。要知道,郑和前后出海了七次,光是在朱棣在位的时候,就去了六次。但是在古代出海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那为什么朱棣还会派郑和去往西洋诸多岛国多达六次呢?
明朝之前,元朝严禁与海外贸易的交流,因此南洋西洋诸多国家,只听说过中原有多么强大,但从来也没见识过。对于中原特产的陶瓷丝绸等物,也是有向往,但没有途径去购买。而西洋岛国的香料等特产,随着明朝的经济发展,也逐渐被中原人民所需要,成为较为抢手的货物。而郑和去往西洋诸国,很是带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时间过去已久,随着朱高炽继位,朝廷官员反对出航的声音越来越多。朱瞻基继位后,看到东南亚各国似乎对明朝的国力有所怀疑,因此又派郑和去了一次,开始了第八次下西洋。随着后来明朝国力的衰退,已经无法支付的起这种航海费用了,这也成了明朝最后一次出航。年已六十的郑和最后一次下泰西,可这次郑和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完成使命,他最终在返程的路上去世。宣德八年郑和在出航途中病逝古里,郑和七下泰西终究闭幕,也完结了一个传奇宦官不普通的终身。就这样郑和这位伟大的人物生命就结束在了航海上,也是死得其所。
从明成祖到明宣宗,两位皇帝对郑和而都是非常支持的。郑和也是当时的国家大功臣,郑和下西洋对国力的损耗的确是巨大的,但是郑和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耀眼的。除了郑和当时没有像郑和这样熟悉下西洋的能臣。所以国家对他也是非常重视死后也把他妥善安葬。对于鞠躬尽瘁的郑和来说,这个归宿倒也不错。
-
朱瞻基是怎么成为皇太孙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08
-
严嵩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得到嘉靖的信任 嘉靖为何会如此宠爱他 2024-03-01
-
明世宗朱厚熜为什么会被宫女谋杀呢,嘉靖皇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6
-
为什么说明朝第二位铁血帝王是朱见深? 2024-01-03
-
范文从:本来被判死刑,后来不仅免死还得了免罪金牌 2024-01-08
-
朱元璋请功臣徐达喝酒时,为什么要处死谢氏? 2024-01-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