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陈友谅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后代结局怎么样?
- 中文名:陈友谅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
- 出生日期:1320年
- 逝世日期:1363年
- 职业:陈汉皇帝
- 主要成就:起兵反元,建立陈汉政权
- 庙号:高祖
- 谥号:圣文德敬宁昭武皇帝
- 政权:陈汉
- 在位:1360年-1363年
- 年号:大义:1360,大定:1361-1363
陈友谅这个人,如果不是正好生逢乱世,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也许只最终会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万千人中的一个。正是在那个人人都可以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的时代,才能让他这个小小的渔家之子,能打下一方势力,能够和明太祖朱元璋共争天下,还建立了一个大汉政权。
陈友谅生于公元1320年,湖北沔阳黄蓬人,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以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公元1357,陈友谅,以勤王为理由,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公元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公元1360年,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杀掉徐寿辉,自立为帝的做法极其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最终将天下在鄱阳湖大战中输给了朱元璋。
陈友谅建立了大汉政权后,极其自得,用现在的说法,大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因此,他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但另一方面却早已把军事重心放在了和朱元璋一部的征战上。在势力上来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势力相邻的两人,势必会爆发一场大战。两人的战争,历经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
陈友谅称帝立汉,一干官员除太师邹普胜,其下官员大多数都是天完旧属,这些旧有官员对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这种篡权夺位的行为深为不满,在与朱元璋的对战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这也简接导致了陈友谅部军心不稳,最终在鄱阳湖大战中中流矢身亡。陈友谅自满专横,穷奢极欲,不恤民力。传闻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后,曾登上陈友谅所铸造的恢弘战船,其房内一个床铺都极其奢华,精致到了极点。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想来这便是陈友谅会输给朱元璋的主要原因。另外,陈友谅不善于抓住战机,在刚经历一场大战后便贸然与朱元璋发动战争,不给将士喘息的机会,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查看陈氏宗亲网,汉王陈友谅公世系记载,其父陈普才一共有五子。这也就说说陈友谅一共有五个亲兄弟,分别是陈友富、陈友直、陈友谅、陈友仁、陈友贵。其中陈友仁在鄱阳湖一战中战死了,陈友贵及堂弟陈遂在战败后保护五皇妃何氏携二子伯能、伯通及一女伯慧和九皇妃薛氏逃走。还有两弟投降朱元璋后被授予爵位。朱元璋对陈友谅的亲族还算不错了,不仅给其两弟封授爵位,连他的父亲陈普才在投降后也被封承恩侯。
陈友谅娶有妻妾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有记载为陈友谅有两字,长子陈善,次子陈理。陈友谅兵败后,长子陈善在陈友谅的部下护送到大别山腹地,改名换姓,化名郭景福逃掉朱元璋的追杀。等明朝被灭后,重新开始统一辈分: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乃仁心 ,以启方一,延泽礼长,文定光国。
次子陈理在陈友谅鄱阳湖打败后,由陈友谅旧部张定边等护送返回武昌。返回武昌后,在张定边等人的拥护下,成为大汉第二任帝,改元德寿。后来在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后,出城投降。投降后,朱元璋念其年龄尚幼小,皇恩浩荡,免其死罪,流放远地。“理居京师,邑邑出怨望语。帝曰:‘此童孺小过耳,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恩,宜处之远方。’”清·张廷玉等《明史》。
-
元代四大悲剧 除了《窦娥冤》还有什么经典作品 2023-12-11
-
解救万千黎民 长春真人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的历史真相 2023-12-11
-
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2023-12-11
-
“十羊九牧”的元朝 2023-12-11
-
蒙古第一厉害女人,丈夫惨死后她一招化危机 2023-12-11
-
元代太医曾输血疗伤? 2023-12-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