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为何英年早逝?曹冲是怎么死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冲之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往今来,有诸多的神童,他们年纪虽小,但却聪慧过人,就连大人都比不上他们。而曹冲就是其中之一。曹冲乃曹操的环夫人为其所生的第七子,他生来便智力超群,思维敏捷,"曹冲称象"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可见其的聪颖。
而识才善用的曹操为十分喜爱自己的这个儿子,甚至有传言称他已经暗定曹冲为自己的继位者。但世事难料,这样的一位天才少年,却在年仅十三岁时便离奇去世了。那么曹冲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何其年仅十三岁就离奇去世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据史料记载,曹冲是因病而死的。
在正史《三国志》中,关于曹冲的死,也仅仅记载了一句话:"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而如果单纯的从史书记载来看,曹冲或许也只是简单地死于疾病。况且在《三国志·华佗传》中,也曾记载:"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由此可见,或许曹冲是患了什么疑难杂症,难以医治,唯有华佗才有治愈的可能。但可惜华佗已被曹操所杀,所以曹操才会后悔不已。况且在曹操虽然一生有过二十几个儿子,但是也有很多早早便夭折的,我们并不能排除曹冲就是这其中之一。况且曹操本身就患有痛风的毛病,或许曹冲生来就带有某些基因病呢?
况且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因为医疗水平的限制,早夭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的疑难杂症,即便是有医生来治疗,也并不一定能治愈。就算曹冲生于曹家,衣食无忧,生活水平算得上很高了,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的限制,也不能保证曹冲一定会被治愈。因此,十三岁的曹冲或许是死于某些疾病。
第二、有些人认为,曹丕有杀害曹冲的动机。
据《三国志》记载:"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而当时年仅六岁的曹冲,更是曾利用物理原理,简简单单的解决了许多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难题。可见曹冲之聪慧。而知人善任的曹操对于自己这个聪慧至极的儿子也是极为喜爱的。
据史料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曹操更是不止一次在众人面前夸赞曹冲,并流露出了想将位子传给曹冲的想法。而这样一来,曹丕也就自然有动机杀害曹冲了。因为曹丕本来就对那个位子虎视眈眈,若无曹冲,那么自己就将会是最有可能登上那个位子的人。
而曹操对曹冲的过度疼爱以及重视,让曹丕感到了威胁。本身自己是嫡长子,按理说曹冲并没有很大的可能性继承王位,但谁又能猜到曹操到底在想什么呢?或许正思及于此,曹丕才对曹冲痛下杀手。而在曹冲死后,曹操伤心不已,曹丕趁机去安慰曹操。但曹操却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更可见曹丕杀害曹冲的可能性。
第三、还有有人认为是另一位神童周不疑复仇杀了曹冲,但个人认为此观点并无意义。
在三国时期,除了有曹冲一位神童之外。还有另一位神童,他便是周不疑。在曹操攻占荆州后,知道了周不疑这个人,便将其收入麾下。但周不疑的家人却都死于曹操之手,仅从这点来看,周不疑与曹操确实是有血海深仇的。
于是就有人据此猜测,曹冲或许是被周不疑所杀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曹操,还言之凿凿,说不然曹操为何会在曹冲死后不久就杀了周不疑呢?但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因为据史料记载,周不疑这个人与曹冲的关系十分要好,两个都是天赋异禀,自然会惺惺相惜。即便是与曹操有血海深仇,也不会拿曹冲开刀。
况且若周不疑拥有杀害曹冲的能力,那么如果拼死一搏的话,曹操怎么着也得受些伤。既然如此,周不疑为什么还要费尽力气,并搭上自己的性命去杀害自己的至交好友,而不是直接向曹操报仇呢?可见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至于曹操为何要在曹冲死后杀害周不疑,或许也只是因为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多疑性格而已。
由此可知,聪慧至极的曹冲年仅十三岁便去世,或许是因为某些难以治愈的顽疾。但也不排除有曹丕谋害的可能。
你是如何看待曹冲之死的?
-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 为何会如此偏爱此人 2024-02-24
-
陆逊为什么会被孙权活活气死?真相是什么 2024-02-15
-
三国护卫第一人是谁?是赵云还是典韦 2024-02-08
-
关羽战败导致荆州失陷,刘备对此事是怎么想的呢 2024-01-20
-
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揭秘其统一北方的五个重要因素 2024-02-25
-
曹操会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相信别人 2024-01-1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