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醉酒后口不择言,朱元璋为何不生气?
- 中文名:汤和(1326年~1395年)
- 别称:汤鼎臣、汤襄武
- 字号:鼎臣
- 国籍:中国(明朝)籍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6年
- 逝世日期1395年
- 职 业:将领,官吏
- 主要成就:平定福建
- 爵 位:中山侯→信国公→东瓯王(赠)
- 追 封:东瓯王
- 谥 号:襄武
- 性 别:男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汤和醉酒后口不择言,朱元璋为何不生气?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要说到汤和,不得不提他是一个很谨慎低调的人,否则也不会在明朝建立之后,这么多功臣都丢掉了性命,唯独只有他保全了,不得不说他还是很会做人的。要知道朱元璋也是一个狠辣的人,那不管是自己的兄弟还是对敌人,那都是狠辣。就像跟随他多年的蓝玉,最后也没能幸免,刘伯温也是给他出过大力的,后来也没有逃脱魔掌。
所以说这么多的功臣都死于朱元璋的手下,但是对于同样战功赫赫的汤和,最后能善终,不说是个奇迹,那也是很意外了。但是更意外的还在后面,大家肯定不知道以前的汤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不仅不是个低调的做派,而且是个大嘴巴,用现在的话说整天喜欢胡叨叨。
而且除此之外,还很喜欢喝酒,喝完之后也是整天不知道自己说的什么,但就是这么一个行事和作风如此高调的汤和为什么后来会变的很谨慎呢?这就要说到有一年,他曾因为自己口不择言的事情,差点掉了脑袋。
那个时候,他在朱元璋的手下驻守常州,而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在常州的东面,朱元璋在他的西面。但是这天喝高了的汤和,说了这么一句话,说我在常州驻守,往东投靠张士诚,张士诚就能得到天下,往西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就能得天下,当然他说的很含蓄,我们是翻译过来的。
后来就被有心人听到了,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心想难道这家伙是想在我和张士诚之间待价而沽吗?但是虽然在心里有这个疑问,依然对告状的人说:汤和是我兄弟,这事就算了吧。后来知道这个事的汤和,从那以后就开始很小心谨慎了。他知道并不是朱元璋不去计较,而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他才这么说,的确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如果他真的投靠了张士诚,那朱元璋的天下很有可能就易主了。
到了后来建国后,老朱就开始给大家封赏了,在明明知道汤和立下大功的情况下,但是依旧连公爵都不愿意封给他,可能是还记得当年的那件事。后来的汤和在明明在伐蜀凯旋的情况下,朱元璋也依旧没有给他好脸色,从那之后汤和才慢慢的变得更加的低调,在朱元璋面前,也从来不敢喜怒形于色,后来才被封为了信国公,想必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是没有忘记常州之事。于是就让人把汤和的过世刻在了世袭的凭证上,时刻的警告着汤和。
-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最后还是难逃一死 2024-01-12
-
永淳公主的驸马爷是谁?他为什么是个秃头 2024-02-05
-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写了一首诗保住性命 2024-02-24
-
万贞儿心思歹毒为什么还那么受宠?原因是什么 2024-01-28
-
说说朱元璋杀功臣的方法 为什么说朱元璋的方法奇葩 2024-01-04
-
朱翊钧20多年不上朝,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2024-01-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