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兵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
- 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京师(今南京)
- 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
- 逝世日期:不详
- 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
- 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 庙号:惠宗
- 谥号:让皇帝、惠皇帝
- 年号:建文
- 前任:朱元璋(明太祖)
- 继任:朱棣(明成祖)
朱允炆兵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得天下后,还在天下百废待兴的时候,就围绕着老朱家开始进行资源分配,而且这种分配具有典型的老农分家思维,他甚至希望自己的一生提前把整个帝国的无限事业全部打理好,规范好,只要子孙后代能严格遵守,就能实现长治久安。
所以,他一开始就对太子朱标悉心培养,不但给他选最好的老师,并且亲身示范如何创业、守业,为了锻炼他治国的能力,很早就开始让他处理政务。与此同时,又加大了对其他皇子的分封制度设计,告诫他们千万不要觊觎皇位。
然而朱元璋所设计的这一切,都因为太子朱标早死而告破灭。朱标死后,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皇位,而且几乎为他执掌江山扫清了一切障碍,可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死后第二年,燕王朱棣就反了。
面对皇叔朱棣,朱允炆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苦撑三年之后,兵败而不知所踪,朱棣登位,为明成祖。
有人说,朱允炆兵败主要是因为无将可用,都是因为朱元璋晚年清洗元勋武将害得,如果不是朱元璋清洗,朱棣一定不会成功。
那么,朱允炆落得个“不知所终”的下场,真的是朱元璋害得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朱允炆的失败主要在于自己在这两点上犯了错误。
其一、他书生意气太浓,有些自大。自从朱标死后,朱元璋就知道自己以前所有的构想都得打乱重来,以前太子地位稳固,能力出众,能完全掌控局势。可换了皇太孙后就不一样了,因为担心君弱臣强,老朱家江山不稳,他开始大肆清洗元勋武将。
在立皇太孙前,特意把冯胜、傅友德、蓝玉调出京城巡边,随后突击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然后迅速清除了利益最相关的蓝、常两家势力,后来又先后赐死冯胜、傅友德,几乎为朱允炆当皇帝做好了一切工作,可以说朱允炆当上皇帝后什么都不用干,只按照朱元璋的布局做皇帝就行了。
可惜朱允炆书生意气太浓,考虑事情只出于理论,总想迅速实现自己的“施政纲要”,并且有些自大,对局势分析估计不足,不相信朱元璋生前留给他的政治布局,非要推倒重来,结果适得其反,让矛盾迅速激化。
其二、急切变更祖制,心狠手辣。在削藩问题上,朱允炆有些太急于求成,而且心狠手辣。朱元璋刚死,就急吼吼地变更祖制,强行削藩,而且颇有些心狠手辣。连废四个皇叔为民,逼死湘王全家,甚至燕王朱棣将儿子送去做人质,自己装疯都没有让他罢手。
而且,朱允炆有句“名言”叫“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多少年来大家都以此为据,觉得朱允炆仁慈软弱,其实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杀叔之名”,而不是“杀叔之实”,意思是只要不给我背这个锅,影响到我的名声,别的事随意。
他还过于急速地抬高文臣地位,贬抑武将勋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很多人在这次皇室争权时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如果朱元璋不清洗功臣,那么朱棣造反必然不会成功,但朱棣被镇压后,朱允炆的皇位一样坐不稳。被朱元璋清洗的冯胜、傅友德、蓝玉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以朱允炆的资历,根本镇不住他们,如果他们再因为镇压朱棣有功,那么结局就明摆着了。
-
杨廷和:明朝内阁首辅,他是个怎样的人? 2024-03-02
-
严嵩是什么人?一生痴迷权利,死时却被贬为庶民 2024-01-07
-
都说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 为何朱标的太子之位无人敢动 2024-03-09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做了哪三件事情?有多明智 2024-01-01
-
明朝名将康茂才怎么样?历史上康茂才的评价如何? 2024-01-18
-
朱以海:一生两次错过皇位,最后结局如何? 2024-01-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