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之战是怎么回事?曹休为何会在此战后惭恨离世?
- 本 名:曹休(?~228)
- 字 号:字文烈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沛国谯
- 去世时间:228年11月8日
- 主要成就:下辨之战破吴兰,武都退张飞,洞浦破吕范,皖城斩审德
- 官 职:征东大将军、扬州牧、大司马
- 爵 位:东阳亭侯→长平侯
- 谥 号:壮
曹休,字文烈,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从子,被视为己出,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看吧。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其如同亲子,对其极为宠信,让他率领曹军的精锐部队——虎豹骑。
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升迁为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
228年,孙权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得到消息后果然上当,亲自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今安徽省潜山县)进发,来接应诈降的吴将周鲂。
同时,魏明帝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伺机攻吴。
八月,孙权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领三万人马迎击曹休。
朱桓对孙权说:“曹休本因是皇亲国戚,所以才会被重用,并不是因为他有勇有谋。如今他与我们交战必败,败后必逃,逃走时肯定经由夹石、挂车。这两条道路都很险要狭隘,如若能让一万士兵用柴断路,那么可把他的部众全部俘虏,甚至生擒曹休。请求用我的部队前往断路,若蒙上天神威,使得曹休自动投降,我们就可乘胜长驱直入,进而攻取寿春,获得淮南,进一步威胁许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切不可失!”
孙权听后拿不定主意,又询问陆逊,陆逊却认为太过冒险,孙权因而没有批准这个擒获曹休的大好良策。
曹休临近皖城时才知道被骗,但他没有听从琅邪太守孙礼不可孤军深入的劝谏,而是自持兵多将广,继续带兵行至石亭(今安徽桐城境),打算就此与东吴展开大战。
于是,三国时代一场不亚于“赤壁之战”的“石亭之战”爆发。
陆逊亲自指挥中路大军,命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路并进,在石亭伏击曹休。曹休没有防备,初一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
曹休之前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旁依大江,在仓皇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又在后面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
曹休突围至夹石时,又遭遇孙权的伏兵。曹军士卒前无退路、后有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
在此危急关头,幸亏一向与曹休不和的贾逵前来救援。
曹休与贾逵向来不和,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曾想授予贾逵符节,曹休从中作梗,说道:“贾逵性情刚烈,一向轻视诸将,这种人不可都督一方。”曹丕于是打消了重用贾逵的念头。
而此时在东关的贾逵没有发现吴军,猜测吴军必然集结于皖城,曹休与之交战必败。虽然贾逵与曹休不和,但大敌当前,贾逵抛弃前嫌,下令部队水陆并进,急行200里,来到夹石,遍插旌旗,多擂战鼓。
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贾逵把曹休安全救出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饥饿交加的曹休军队。
然而,令贾逵没想到的是,曹休被救后却埋怨贾逵救援迟缓,当场呵责贾逵,并以大司马的名义命令作为豫州刺史的贾逵,帮他捡拾丢弃的仪仗、甲胄等物。
贾逵认为自己心中无愧,乃对曹休说:“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三国志·魏书十五·贾逵传》)
贾逵顶撞完曹休后,独自引军退回豫州,留下一脸惊愕的曹休在那里独自生气发怒。
其后,曹休回到洛阳上书谢罪。不久,因气愤引发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时年大约50岁左右。
石亭之战,魏国出动大军,然而损兵折将,曹休不久病死。魏国直到24年之后,即252年才再次发起大规模的攻吴行动——东兴之战。
石亭之战后一年,即229年,孙权最后一个称帝,魏、蜀、吴三国遂鼎足而立。
-
赤壁之战后周瑜是怎么取得荆州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02
-
最受唐朝推崇的三国名将是哪几位? 2024-02-23
-
诸葛亮死前真的留下一计谋为蜀国续命了30年吗? 2024-03-08
-
陆逊为什么会被孙权活活气死?真相是什么 2024-02-15
-
《三国志》中赵云和《三国演义》的赵云有什么不同 2023-12-19
-
盘点三国中死得最冤的大将,其中最冤的是谁? 2024-02-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