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皇位的过程是怎样的?可谓演技之高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朱棣夺得皇位的过程可谓演技高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死后没把皇位传给他的几个儿子,而是直接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建文帝的朱允炆。究其原因,主要是太子朱标性格比较懦弱,遇事很难有决断,朱元璋始终对他始终都不太满意,怕他将来有朝一日守不住大明江山。
在知道其父的心思后,四子朱棣便在“有帝王之气”上面做起了文章。朱元璋其他的儿子都是纨绔子弟,流氓习气严重,在各自的领地内终日纸醉金迷、为非作歹、从不守礼法。唯有朱棣在燕国抚慰民众,因而“很得军民心,众人皆认为其有君王之度”。
朱元璋过68岁寿辰时,弟兄几个都搜刮了各种各样的金银财宝孝顺其父,可朱棣却仅送了几株嘉禾。嘉禾就是结穗特别大的稻谷。朱元璋出生贫农,年少时一度以乞食谋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经常吃了上顿没了下顿,自然对粮食很有情感。而且嘉禾自古以来即被认为是祥瑞。朱元璋看到果然大喜,还写了一首诗送给朱棣。
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蓝玉远征蒙古后班师,为了巴结权势赫赫的朱棣,特地把一匹擒获的名马献给他。不料这次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不但未能取悦朱棣,他还被朱棣狠狠训斥了一番:“将军俘得名马,理当先送到朝廷。送到我这里,是不尊敬君父。”朱元璋得知之后,觉得朱棣很有孝心,心中欣慰不已。
在朱元璋眼前表演的同时,朱棣也没忘记重视坊间人气。在靖难行军途中,看到一个生病的士卒在路边因痛苦而呻吟,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战马让留给这名军士。手下们劝说他,朱棣问:“人的生命与马哪个轻哪个重?我怎能为了一匹马而不重视人的生命?你们跟随我出生入死,我不照护你们,还有谁能照护你们?”此事传出,燕军将士无不感动。
还有一次,燕军士兵野外留宿,适逢冬天,气候寒冷,冻的大家均难以入睡。这时侍从们看到几个弃置的马鞍,就点上一堆火,请朱棣取暖。远处的官兵看见火焰,相继跑了过来,可一看到是朱棣在取暖,于是,马上放下脚步。护卫们声色俱厉地要赶他们走,朱棣反而大声说道:“这些皆是兵士,让他们回来!我恨不得让所有官兵全都来我身边取暖啊!”当时现场的所有士兵听到这话,莫不流出感动的眼泪。
如果仅看朱棣做的上述举动,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仁人君子,可当他从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后,终于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也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后人才清醒的认识道到,和隋炀帝杨广一样,朱棣以前所做的仅仅是在表演而已。
朱棣登上了王位之后,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整肃清理朝中的“奸臣”。当然,他眼里的这些“奸臣”就是当年提议建文帝削藩的重臣以及曾经反抗靖难军的将领,这些人都遭到非人的待遇,有的甚至被灭族,家中的女眷皆被运往教坊充当军妓,文士方孝孺遭灭十族。
永乐十一年(1413)正月十一,教坊司官吏在宫殿右侧顺门口禀奏:某“逆臣”的一个姊姊、两个外甥媳妇,和另一个“逆臣”的妹妹惨遭多名男子折磨,“年少的也怀身,除夕夜间生了个“小龟子”,又有个三岁的女儿“。
朱棣听了,居然嬉皮笑脸的说道:”由他们,少的长到大,就是摇钱的树“。“这时的朱棣,还有一点儿所谓的君臣礼仪,以及一丝一毫对于下层人士的怜悯心,或是最基本的人性吗?
继位后的朱棣,无需再度表演这些仁慈爱心,因为他已取得了王位。当年,他在父皇和百姓面前表演,是想不断获取其父的信赖,加强自己作为北地主要藩王的位置,把皇太子的位置骗到手上。
就是因为朱棣的优秀表演,朱元璋数次动过改立朱棣为太子的想法,只不过迫于大臣的抵制方才作罢。而朱棣收买民心,亦不过是想让领地及控制区的将士们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用以实现自己的帝王梦。
朱棣没把得人心当成最终目标,而只不过把其当作满足自己野心的方式。此后其残忍的形像一直倍受后世非议,也便不足为奇了。
-
明朝第二任皇帝去哪了?靖难之后朱允炆是否还活着? 2024-01-19
-
朱元璋自称是吴王 朱元璋为什么还用明作为国号 2024-01-03
-
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用的是哪支军队? 2024-02-05
-
严世蕃为什么会被成为鬼才?给皇帝科普历史,揣摩皇帝心思 2024-01-09
-
明朝大奸臣严嵩,他竟然是一位模范好丈夫? 2024-02-28
-
朱允炆的儿子是谁?朱允炆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2023-12-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