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孙膑与自己的师兄庞涓之间的关系如何?
孙膑是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鬼谷子》是古代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部宝贵的财富,《鬼谷子》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了方方面面,鬼谷子本人也是智慧集大成者。现今是学习国学文化的热潮,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鬼谷子》,并且深刻地感受到它的魅力。
鬼谷子是一本答案之书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鬼谷子本人非常神秘,但是鬼谷子的徒弟在却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曾经的张仪以纵横捭阖之术,破了六国合纵,成功的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聪明如鬼谷子,但是他的徒弟其中有两个却不是很友好,甚至自相残杀。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胜利 ,所有的都是相对的 。鬼谷子的徒弟孙膑和庞涓一个身有残疾,一个身首异处,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孙膑和庞涓师承鬼谷子,他们同门学艺,原本师兄弟感情很好。但是庞涓认为自己学有所成 ,所以想要很快地下山投靠明主,为自己挣一个好前程,于是庞涓就拜别了师傅以及孙膑来到了魏国。因为庞涓师承鬼谷子,所以他很快就在魏国站稳脚跟,并且获得了魏国国君的信任和重用,庞涓在魏国平步青云有了好的前途和发展。
过了一段时间,孙膑也下山了 ,因为庞涓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身为同门师兄弟孙膑就去投奔了庞涓,庞涓对孙膑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但是不安的情绪也在蔓延。孙膑的到来魏国国君表示了欢迎,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庞涓的能耐,对于师出同门的孙膑自然高看一眼,可是庞涓感受到了危机,很担心他来之不易的地位受到孙膑的影响。
孙膑却不知道庞涓有这样的心思,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对方。但是庞涓却辜负了孙膑的信任,所以在庞涓的算计下直接使得孙膑遭到了极刑。孙膑脸上刺字,这极大的侮辱了孙膑的自尊。
但是做到这些还不够 ,庞涓还担心孙膑东山再起,于是就派人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从此之后孙膑出行受到了影响。其实庞涓本以为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让孙膑自生自灭了,但是孙膑并没有被打倒。
孙膑心中漫天的仇恨迫使他必须要坚强,必须要活下去,庞涓希望孙膑在魏国自生自灭,但是孙膑却利用了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成功说服齐国使者带着他逃离了魏国。孙膑仅仅是腿残疾了,他的头脑以及学识都在,所以在齐国的孙膑利用了田忌赛马给齐王献了计策,这次扬了齐国的国威,所以孙膑也被齐王拜为上卿,从此之后孙膑一直在齐国为效力。
如今再也不是当年可以任人宰割了,但是孙膑这些年一直没有主动找过庞涓,但是陷害之仇他永生永世难以忘记,所以孙膑一直在找一个机会,终于孙膑久等的机会来了。他为了这一天等了十几年。
魏国要攻打韩国,此时的韩国国君向齐国寻求帮助,如果韩国被吞没了之后,齐国也会有危险, 所以齐国国君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孙膑,孙膑采用围魏救赵。庞涓带兵在韩国国都,当他听说齐国派兵为了魏国国都,于是快马加鞭地赶回去救魏国。
庞涓怎么说也是鬼谷子的学生,智谋不会差太多。孙膑担心无法让庞涓上当,所以在庞涓派兵追赶的时候,一开始的齐军有十万个做饭的灶坑,但是第二天就变成了五万个,之后的几天越来越少,所以庞涓就放松了警惕,认为齐军怯战,所以立功心切,就一直穷追猛打,所以庞涓落入了孙膑设好的圈套。
孙膑一步一步地把庞涓引入了一个狭长的山谷 ,此时的庞涓走到了一棵树前面停了下来,树上是孙膑早就派手下写好的字,庞涓看到这几个字之后才知道中了埋伏,但是此时想要逃走已经来不及了,孙膑在树上刻好了庞涓死于此树下。
总结:孙膑等了十年终于报了仇,孙膑给庞涓的伤害远远高于庞涓给他的,因为孙膑杀人诛心,他最后让庞涓感觉毫无希望,尽管师出同门,但是庞涓却永远也赢不了孙膑,庞涓在希望被磨灭的情况下去世,所以孙膑和庞涓的较量过程中,孙膑还是技高一筹。
当年同门的师兄情义没想到最终却自相残杀,想来他们的师傅鬼谷子也没有想到吧。一场争斗看似孙膑赢了,但是他也输得痛彻心扉,从此之后,没有了自由只能与轮椅相伴。
-
庞涓的军事能力如何 庞涓真的一个名将吗 2024-02-21
-
[晏平(晏子)介绍]晏子的生平介绍故事 2023-12-22
-
同样都是宣太后的男宠 魏丑夫和嫪毐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2023-12-27
-
魏国人范雎为何投靠秦国又做了秦国的丞相 2023-12-22
-
愚蠢的宋襄公 2023-12-08
-
范蠡失去儿子之后 为什么反应却是不悲反喜 2024-02-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