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死后被开棺戮尸,满门抄斩的真相是什么?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明清之际有许多人因为不当言论涉及皇家政权、触及皇室利益而被抓入监狱甚至灭九族,让一个家族遭遇灭顶之灾。而这种言论可以是一首诗,一篇文章,甚至是一句话,可想而知在那个时期官员对于自己言行的重视。
一个人对自己曾经生活的朝代以及君主有着深切的感情和忠心,即便该朝已被灭皇室已消,他们也保持着自己对君主的初心,吕留良一家就是这样对前朝皇室有着深切感情的家族。因此在大清时期也产生了一个著名的文字狱“吕留良文字狱案”。
明末清初时期,明朝掌权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朝堂内腐朽黑暗,小人当政,百姓生活困苦深受其害,由此在各地产生揭竿而起的起义。女真一族早就在辽宁等地观望入主中原,想成为中原统治者,后来清军入关,明朝的江山被颠覆。
吕留良一家作为明朝时期的忠臣,他们效忠于南明抵抗清军入关,其一家多数人在抵抗清军的过程中惨死。吕留良的三哥吕愿良和侄儿吕忠实在浙江不敌清军,后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可以说吕留良一家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付出了很多。
吕留良从小就聪颖早慧,父母去世后他辗转在哥哥家和叔伯家寄养,后在嫂子去世后,他被过继在伯父吕元启家。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吕留良自小便在书香中长大,能够辩是非懂明理。据后世记载,吕留良八岁的时候他便能写文章,十三岁时已经能同大儒交流,从小就比同龄人早慧。
长大后的吕留良多才多艺,四书五经无一不阅,射箭骑射无一不精。在家里人为反清复明的大业做努力时,吕留良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满族人推翻明朝建立大清,大清统一后吕留良也通过科举考试八股文考取了诸生的称号,但是他不想要为大清王朝效力,他决定不入仕。
但这种行为也让大清的康熙帝不满,康熙帝革除了吕留良诸生的称号。吕留良对此也很是无奈,他选择归隐去开办讲学堂,把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传给后生,让后人理解学习他的思想。
吕留良以讲学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他本人是有反清思想的,他认为“华夷之分大于君”,他不认同清朝统治者,因此在讲学过程中给后生所讲的内容会有着自己的主观意志。
吕留良虽没入仕但是他凭着讲学有了一定的名气,许多人都知晓此人,清朝朝廷设立博学鸿词科一职,邀请吕留良入仕任职。面对朝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吕留良不堪其扰决定削发为僧,带领众多门人弟子在庙内研究学习内容。
吕留良本人并没有活太久,他幼年患有咳血病,没到一定的年龄就已经满头白发牙齿脱落,在55岁这年去世。吕留良虽去世了,但他门人弟子众多,如严鸿逵、沈在宽等,他们延续着吕留良的思想,且吕留良死后还留有许多的遗书和笔记。
雍正年间,曾静曾同天下学士共同交流,结识了严鸿逵和沈在宽,了解到“华夷之分大于君”的思想且深受启发,还曾亲自前往浙江吕家去寻找吕留良的亲手遗迹。
在真正了解吕留良的思想后,他认同吕留良的思想,有了反清复明的想法,但是作为一名文士没有兵权如何动摇得了清皇室的江山。对此曾静就想着找一个手中握有兵权之人,让弟子张熙给川陕总督岳钟琪送信说明大清皇室的弊病以及反清复明的正确性,还宣传雍正帝的江山来路不明,让世人对大清皇室产生不满。
岳钟琪却没有帮助曾静造反,反而把曾静写的信以及相关事宜全部呈给了雍正帝,当即曾经的弟子张熙被抓。后抓到曾静询问事情始末,是何原因想要动摇大清王朝,曾静供认不讳,后从他人口中雍正帝了解了事情的全部始末。
雍正帝认为曾静等人虽然有过但罪不致死,而让曾静有了谋反思想的“华夷之分大于君”言论才是事情真正的源头。雍正帝就此将浙江吕家的族人全部处死,即使死在了康熙年间的吕留良也被枭首示众,族内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惨死,吕家满门抄斩。严鸿逵、沈在宽等人也未逃过被处死的命运,在乾隆帝时期被处死。
总结:“反清复明”的言论在清朝是很敏感的,被清王朝的统治者所不容,且大兴文字狱的年代有着反清的思想言论让一族之人遭殃,这样的事情在清朝也并不少见,可见古代统治者对皇权不容他人侵犯的态度。
-
沐晟支持建文帝,朱棣为什么不敢杀他? 2024-03-01
-
陈氏为什么会被打入冷宫?贵妃还亲自向皇帝求情 2024-01-15
-
朱元璋没文化,那他是怎么批阅奏折的? 2024-01-27
-
当世大儒方孝孺为什么会被诛十族?方孝孺该被称赞吗? 2024-02-26
-
崇祯死后他的儿子们结局怎么样?太子最后死了吗? 2024-03-08
-
历史上陆绎的妻子是谁?揭秘陆绎的坎坷一生 2024-0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