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头颅怎么会被保存了两百多年?
- 中文名: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 别 名:王巨君
- 国 籍:新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 出生日期:公元前45年
- 逝世日期:公元23年10月6日
- 职 业:皇帝、政治家
- 主要成就:建立新朝、王莽改制
- 祖 籍:章丘龙山镇平陵城
- 年 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 在 位:公元8年---公元23年
- 享 年:69岁
王莽死后头颅被保存了两百多年是怎么回事?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历朝历代中,统治时间最短的应该当属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他仅仅是当了一天皇帝便落草而逃。
而作为封建王朝的始祖,大秦王朝尽管十分强大,但是它的寿命也是很短,不过短短15年便在秦二世手中灭亡了。
在两汉之间也有一个存在了短短15年的“新朝”,秦朝虽短暂,但其成就巨大,一直都是历史中的重要角色,而这个新朝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便是新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一手建立了新朝,却也将其推向了灭亡的道路。在他死后,他的头颅却是被历代皇帝所珍藏,这又是为何呢?
此人便是王莽,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子,他是西汉外戚之中的重要成员,表面上是为人谦恭,礼贤下士,暗地里则是一步步掌握了朝中的实权,形成了他的势力。
后来随着汉哀帝早逝,王莽的野心就暴露了出来,趁机夺取了西汉的皇位,自己建立起了新朝。而他也因谋权篡位历来都是被后世称沽名钓誉之人。
其实王莽在位期间的政策,可以说是很空前的,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古人会做的事情。他废除了奴隶,实行土地公有以及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等。
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但是也因为他新政的内容太过于超前,尽管是正面的,但是这与当时的时局是不符合的,加之他过于急功近利,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就是在民怨人怒的时局之下,他被民间的起义军赶下了台,更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斩杀而亡。新朝至此消亡,恍如昙花一现。
而且在他死后,对于作为篡位者的王莽,可谓是人人怨恨,不仅被人分尸,而且脑袋还被挂在宛市,当球一样踢来踢去,供百姓们发泄愤恨。
最后只有他的头颅进行了处理,刷上了黑漆还放到了仓库当中,而这一放就是长达272年之长。直到晋惠帝时,仓库不小心着火,他的头颅才被毁掉。
那么为什么东汉到晋朝的历代帝王一直都要收藏王莽的头颅呢?这其中都有些什么缘故呢?
首先一个原因便是王莽篡汉,是一个窃国大盗,为历代正统帝王所不容。这一点在史书当中就能够看出来了。
《汉书》记载道:王莽 “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咨尔贼臣,篡汉滔天,……众怨神怒,恶复诛臻。百王之极,究其奸昏”。
简单说,东汉时人们都认为,王莽就是千古叛贼第一人,他把全天下的子民都害惨了,可谓是简直罪恶滔天,人神共愤。
所以,东汉建立以后,王莽的头颅才会被收入东汉皇宫,用巫法镇住,甚至被做成标本“贡奉”起来,与高祖的斩蛇剑、孔子屐一起,被视为镇国之宝。
历代帝王君主之所以珍藏王莽的头颅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为了训诫后人,让后人以此为戒,不能够犯上作乱。同时告诫朝臣宗亲,这就是谋逆者的罪恶下场,还是提醒君王防范窃国大盗的一个警钟。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比较封建迷信的说法,那就是是为了驱邪。
在《汉书·王莽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穷他极恶,流毒诸夏。”
因为古代的统治者认为,王莽是个极其凶残可怕的人,所以就用“以邪驱邪”方法,也就是用邪恶的东西来驱赶邪恶,以保平安。所以牛用王莽的头颅可以震邪辟邪,祈求国泰民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古人有收藏人头的习惯。
根据后世出土的甲骨文,我们知道,从商朝开始,每个朝代都有猎首的风俗,也就是将敌人的头砍下来,对战争胜利的一种纪念。
所以这种风俗一直都在后世的王朝中不断延续,在一些朝代之中,更是有直接拿人头数量作为战争胜利之后论功行赏的依据。
王莽作为窃国大盗,他的头颅自然是比一般战争得来的人头还要更加珍贵一些,历代帝王们都加以珍藏,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了。
-
汉武帝晚年迷信巫术,到底害死了多少人? 2024-01-24
-
汉武帝临终前杀了一人,后来各朝各代为何都效仿? 2024-02-16
-
刘盈是刘邦发妻吕雉之子,为何差点被废了太子之位? 2024-01-24
-
蔡文姬是什么人?汉末第一才女,命运多舛 2024-01-14
-
平民百姓邓通是怎么得到i刘恒的宠爱的? 2024-02-11
-
汉哀帝刘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不爱江山独爱美男 2024-01-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