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班婕妤是古代最完美的女人?
- 中文名:班婕妤
- 别名:孝成班婕妤
- 国籍:西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楼烦
- 出生日期:公元前48年
- 逝世日期:公元2年
- 职业:婕妤、辞赋家
- 代表作品:《自伤赋》《捣素赋》《怨歌行》
- 父亲:班况
- 丈夫:汉成帝
班婕妤为何被称为古代最完美的女人?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班婕妤,汉成帝刘骜的妃子,古代著名的才女,也是古代以赋闻名的作家之一。擅长写诗和赋,具有高尚的品德,进宫的时候为少使,后来又被封为婕妤。她的相关作品大多是已经销声匿迹,唯有三篇诗赋流传于现在,分别为《自伤赋》《捣素赋》和《怨歌行》。
班婕妤出生在一个功勋的家庭,班婕妤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代,她的父亲是班况,在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时候做出过卓越的贡献。班婕妤从小就及其聪慧又非常漂亮,喜欢写诗作赋,文采出众,所读过的书也非常得多。
在汉成帝刘骜即位时,班氏被送进了宫,刚开是一名下等宫女,不久之后获得了汉成帝的宠幸被封为了“婕妤”。汉成帝为班婕妤住在后宫的第三区,她也为皇上诞下了一位皇子,但是很不幸这位皇子没过几月就夭折了,之后班婕妤再也没有生育过。
汉成帝为班婕妤的才华和美貌所吸引,非常宠爱自己的妃子。为了能够让班婕妤一直在他的身边,汉成帝命人制作了一辆大的辇车,这样就可以在出游的时候一起乘坐。但是这个举措却遭到了班婕妤的拒绝,班婕妤告诉汉成帝,说:“看古代留下的书画,贤君的两侧都是名臣。夏商周三代才有妃子在坐,但是却落到了灭国的地步。我如果与你一起乘坐,那就跟他们相似了,这不是很令人毛骨悚然吗?”汉成帝听了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一起乘车的想法就作罢了。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汉成帝在期初对她非常的宠幸。班婕妤刚入宫时只是一个下等的宫女,但是她以自己的美貌和才华征服了汉成帝,入宫没多久就被封为婕妤。她在宫中品行端正,她的贤德也使她逃过了死亡的灾祸。
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和才华所倾倒,为了能够与她每天朝夕相处,就专门命人做了一个很大的辇车想要与班婕妤一同坐车,但是却遭到了班婕妤的拒绝。班婕妤认为贤君身边应该出现的是名臣而不是一些妃子,而且妃子坐在身旁只有夏商周三朝出现,结果这三个朝代都相继灭亡,所以不能让妃子坐在身边。汉成帝觉得班婕妤的话很有道理,便不要要求班婕妤坐他身旁了。
王太后听闻了班婕妤的言行,对她的行为十分赞赏,还把班婕妤比作樊姬,对她莫大的赞许。班婕妤加强在妇容、妇才、妇工等方面的修养,希望能对汉成帝有所影响,使的汉成帝成为一名贤君。但是到赵氏姐妹进宫后,一切都变了,班婕妤受到了冷落。
对于赵氏姐妹的嚣张跋扈,班婕妤并没有多大理会,仍旧照着自己的方式生活,与没有想要跟赵氏姐妹争夺皇帝宠幸的想法。但是,她反而受到了赵氏姐妹的诬陷,在皇帝的面前她淡定从容,将道理给汉成帝听,汉成帝听后觉得班婕妤很在理,并没有再追究。
但是,班婕妤知道自己之后还是会遭到赵氏姐妹的暗算,于是就选择侍奉王太后,呆在深宫,不再过问后宫的事情。班婕妤因为自己不争不抢的高尚品德才得以躲过了赵氏姐妹的暗算,平静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班婕妤,西汉后期非常著名的一代才女,也曾是汉成帝的宠妃。在中国的历史上,能被士大夫所亲睐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班婕妤却做到了,她的才华和美德为世人所赞扬,得到了许多名人雅士的高度评价,同时,她也被后代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古代才貌双全的女子数不胜数,红颜薄命的也非常多。班婕妤的不同之处,不只是她的容貌,也不仅仅是她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她对生命的态度,不争不抢,淡定自若。在她得宠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傲慢与放纵,而是遵从礼节,行事端正。在她失宠之后,她也没有表现出妒忌的心理,而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心如止水。在如此复杂的后宫中,她却生活得一层不染,她始终秉持自己的品行,像一朵菊花静静地开放在后宫的大染缸中。
班婕妤的品行是后宫中人人知晓的,当初汉成帝被她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汉成帝与她朝夕共处,甚至命人制作了一辆大辇车,想要跟班婕妤同车出游,但是被班婕妤拒绝了,班婕妤以情治理,让汉成帝做一个贤君,汉成帝也赞同了班婕妤的看法。在失宠之后,班婕妤选择了急流勇退,主动提出侍奉太后的请求。她在深宫中日夜陪伴在太后的身旁,除了烧香念佛外,还传造出了不少的文学作品。
-
汉武帝究竟凭什么成为千古一帝 汉武帝的功绩为何能比秦始皇 2024-03-09
-
汉少帝刘辩怎么死的?刘辩死后葬在哪儿了? 2023-12-29
-
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谁?他当了多久的皇帝? 2023-12-29
-
王莽的改革是怎么切入的?为什么没能成功? 2024-02-26
-
战国打仗没有经济崩溃 为什么汉武帝打了几十年就经济崩溃了 2024-02-25
-
汉初三杰的谁对刘邦来说重要一点? 2024-02-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