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司马昭真的是被司马炎毒死的吗?
- 中文名:司马昭(公元211年~公元265年)
- 别称:晋文帝、晋太祖、司马文王
- 字号:字子上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内温(今河南温县)
- 出生日期:211年
- 逝世日期:265年9月6日
- 主要成就:专揽国政,攻灭蜀汉;奠定西晋基础
- 官职:大将军、相国
- 封爵:新城乡侯→晋公→晋王
- 庙号:太祖
- 谥号:文王→文皇帝
- 陵墓:崇阳陵
- 中文名:司马炎(236年~290年)
- 别 名:司马安世,晋武帝
- 国 籍:中国(晋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日期:公元236年
- 逝世日期:公元290年5月16日
- 职 业:晋朝皇帝
- 主要成就:南伐灭吴,统一中国,建立太康盛世
- 在位时间:265年—290年
- 陵 墓:峻阳陵
- 庙 号:世祖
- 谥 号:武皇帝
- 年 号:泰始(265年)、咸宁(275年)、太康(280年)、太熙(290年)
- 籍 贯:河内温县
在晋朝的所有皇帝中,司马炎是最有作为的一位,其余的晋朝皇帝都不行。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曹魏的大权一直从曹操开始,到曹叡时期,都是掌握在曹氏家族中的,可是到了曹叡死后,设立了两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司马懿和曹爽。这时候的司马懿就已经开始谋划自己的“大事”了,这件事就是篡权。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高平陵之变。
当时的司马懿装病,结果曹爽带领曹芳一起出皇宫,结果可想而知,司马懿夺得了兵权,在这样的时候,曹爽与司马懿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时候的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手软,可是曹爽这个人不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曹爽竟然选择了投降,于是司马懿将曹爽诛灭。这时候的司马懿正式成为了曹魏的掌权人。只不过这时候的司马懿已经年老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那么司马懿的死,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两个比较厉害的儿子,谁做接班人?
这两个人无疑是司马师与司马昭。司马师没有后代,于是就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这样一来司马攸就是司马师名义上的儿子了。那么司马师与司马昭是亲兄弟,两人的关系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权力面前,什么都不值一提。
当初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的大业,这时候的司马师将自己的能力发挥了出来。只不过司马师没有儿子,可是司马昭有九个儿子。于是就将司马攸过继过去了。司马师在寿春二叛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可是这时候的司马师其实是有病在身的。
换句话说,司马师在寿春二叛中,完全是可以不去的。可是在朝廷的建议下,司马师又去了。这给出朝廷建议的人,就是司马昭的心腹,傅嘏、王肃和钟会。这三人鼓动了朝廷让司马师带军出征。结果司马师去世了,问题又出现了。
司马师的死,让司马昭犯了难。司马师去世后,接管大权的就是司马昭,当时的朝中司马昭是有很大势力的,司马懿其余的儿子根本不能够相比。司马昭接班司马师,这其中是否有阴谋,也不得不让人怀疑。司马师当初肯定是要传给司马攸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了司马昭的晚年,同样面临接班人的问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时候的司马昭就已经是显露出篡位的心态。那么司马昭的儿子肯定知道,无论是谁做了接班人,那么结局肯定是要做皇帝的,这样的情况无人不会动心。
司马昭是继承的司马师的权利,是兄终弟及。从古代的制度来看,这就不符合礼法,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昭想要将权力传给司马攸,在法律上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儿子,但是血缘上他仍然是司马昭的儿子。这一点肯定引起了司马炎的反对。
当初的朝廷大臣都是支持司马炎的。三国演义对司马昭的死,也是模棱两可的。三国演义对司马昭的死描写为:“昭心中暗喜;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病危,……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八月辛卯日也。”
根据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司马炎有可能是杀了司马昭,毕竟最后这句话的描写是非常可疑的。可是三国演义属于小说,不是正史。从东汉的制度来看,司马炎是嫡长子,属于王位的第一继承人,这时候的司马昭有想法将王位传给司马攸。
从这一点来说,司马炎是有可能将司马昭毒死的。之所以会流传司马炎毒死了司马昭,主要是三国演义的描写,这样的描写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可是司马炎当时在朝中有很大的势力,他没有必要去冒这样的风险,假如失败了,那么自己的命都会不保。
司马炎没有必要冒险杀父,当时的司马昭不是皇帝,只是有一个爵位而已。这时候无论是谁做接班人,那么只是王位,绝不会是皇帝。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炎更没有冒险的必要了,可以说司马炎的王位是唾手可得,他在朝中的势力,是有很多人支持的。
-
晋废帝司马奕在历史上是什么人?他是什么结局? 2023-12-25
-
公元267年 李密作《陈情表》 2023-12-10
-
晋康帝司马岳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 2024-03-12
-
实现全国统一建立晋朝的司马炎,做了什么让天下大乱? 2024-03-12
-
司马炎为什么要把皇位给司马衷?原因是什么 2024-02-11
-
司马懿死后6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子孙从高高在上跌落下来 2024-01-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