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为什么能让李世民魂牵梦萦?她是如何自夸的?
- 本名:长孙氏
- 别称:秦国夫人,赵国夫人,秦王妃,长孙皇后,文德皇后
- 字号:小字观音婢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鲜卑裔)
- 出生地:河南洛阳
- 出生时间:公元601年3月15日
- 去世时间:公元636年7月28日
- 主要作品:《女则》,《春游曲》,《史论东汉明德马后》
- 主要成就: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留下“千古贤后”的美名
- 谥号:文德皇后
- 追封:文德顺圣皇后
- 父亲:长孙晟
- 母亲:高氏,高劢之女,高士廉妹妹
- 兄弟:无乃,无傲,无宪,无忌,无逸
- 夫君:唐太宗(李世民)
- 儿子: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
- 女儿:李丽质,城阳,李明达,新城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是后世所公认的千古贤后,十三岁时就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二人少年夫妻,两小无猜,感情真挚。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那个动荡变革的年代里二人堪称模范夫妻。李世民打仗,长孙氏在家照顾子女;李世民争位,长孙氏便进宫联络嫔妃给夫君拉票;李世民政变,长孙氏亲自抚慰将士加油助威。真是一个称职的贤内助。
长孙氏成为皇后之后,更加温婉贤淑。位置高了,责任就更大,皇后不但是后宫的榜样,更要母仪天下,成为天下女人的表率。长孙皇后整日手不释卷,以汉代才女班昭撰写《女戒》为榜样,将古代妇女及后妃的优秀事迹加上自己的评注,撰写成一部《女则》。
这部书不但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如何做好一个皇后,也垂范后世,成为后宫嫔妃通用的行为准则。可惜,到了明朝便失传了。
长孙皇后时时以封建伦理严格要求自己,用温婉贤淑、兰心蕙质、秀外慧中这些词形容她都很贴切,古代妇女都以谦虚稳重为美德,长孙皇后这样一个千古贤后会自夸吗?
答案是会的,而且把她自己夸成了一朵花。有诗《春游曲》一首为证: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在上苑桃花盛开的日子里,诗人很是动情,桃花那么好看像是偷取了她的面色,嫩柳随风起舞像是学着她在跳舞。诗人在花中看碟,听树上的莺啼,何必打听什么“林下之风”呢,诗人的风流已经出名很久了!
诗人就是长孙皇后,“林下之风”是指东晋大才女谢道韫,长孙皇后自比谢道韫,夸耀自己才华出众。这首诗是写给夫君李世民看的,李世民看后感觉很贴切,不断吟诵,啧啧称美。李世民一生戎马倥偬,厮杀征战,会喜欢林下之风?
李世民偏偏喜欢这个调调,有着很重的才女情节。他所看中的嫔妃清一色才女,比如燕德妃,小时候《上林赋》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十三岁便诗文俱佳,名满长安,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名门淑女;再如徐惠,四岁就会背诵《诗经》、《论语》,八岁就能写文章,还能上疏劝谏,是李世民晚年最喜欢的妃子。
反观才人武媚娘,用一根铁鞭,一只铁锤与一把匕首,就要驯服烈马狮子骢,虽然精神可嘉,但这样的女汉子确实不招李世民待见。武媚娘与徐惠进宫的时间相仿,都是才人,但徐大才女没过多久就先为婕妤,后升为充容,而女汉子武媚娘,终李世民一朝还是才人。可见,李世民对才女的喜爱。
但不论燕德妃也好,徐惠也罢,都没有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尊崇。贞观十年,长孙皇后撒手人寰,葬入昭陵,享年三十六岁。李世民悲痛欲绝,虽知天命如此,但仍克制不住伤悲。
为了解魂牵梦萦的相思之苦,李世民在宫内修建了一座高楼,对着昭陵的方向眺望,以怀念与自己生死与共二十三年的妻子。并以“文德”为谥号,以彰显长孙皇后崇高的道德。
-
薛举是什么人?唯一完胜李世民的名将 2024-02-03
-
侯君集:唐朝唯一被处死的功臣,唐太宗都为他求情 2024-01-04
-
李治是一个好皇帝吗?因武则天而毁誉参半 2024-01-20
-
历史上真实的“李必”,他这一生都是什么样的? 2023-12-25
-
玄武门之事后,李世民要怎么去堵住悠悠众口? 2024-01-12
-
唐高宗为什么会让武后参政?原因是什么 2024-01-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