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是如何上位的?他为何会被唐玄宗赐死?
- 姓名:李隆基(685.9.8~762.5.3)
- 别名:李三郎、唐明皇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
- 出生日期:685年9月8日
- 逝世日期:762年5月3日
- 主要成就:发动唐隆政变,铲除韦后势力,中兴唐室;开创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霓裳羽衣曲》
- 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 庙号:玄宗
-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即位年龄:27岁
- 在位时间:712年-756年(44年)
- 享年:78岁
- 陵寝:唐泰陵
崔湜,唐朝时期官员,出生于博陵崔氏定著四房之一,是个名副其实的高富帅,是后武则天时期,活跃于政坛的一颗耀眼明星,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说说崔湜的门第: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这个家族从汉代开始就是北方的一等望族,大将军、宰相出了二十多位。他的爷爷崔仁师,就是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父亲崔挹也做到了户部尚书。当时的社会,先不要说才学相貌,仅说出这个门第,便令人肃然起敬,高看一眼。
其次他学富五车:当时有种说法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崔湜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堪称少年天才。有一次,他与宰相张说(yuè)路过洛阳城门,崔湜悠闲的说了一句“春游上林苑,花满洛阳城。”惊得张说目瞪口呆!要知道,张说号称一代文宗,最拿手的就是五言诗。
第三他长相俊美:《旧唐书·崔湜传》说他“美姿仪”。不要看就三个字,在严肃呆板的正史中,肯这样形容一个男士,着实不多见。这无异于说他:“貌似潘安,落落大方。”怪不得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都对他情有独钟。
虽然崔湜的优点很多,但他的为人却让人不敢恭维,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钻营”。他说过一句话:“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也!”,咋一听感觉正能量满满,但我们还是结合他的经历来看一看吧:
武则天晚年宠信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崔湜便投靠了二张。无奈张柬之等五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二张倒台,武则天退位,五大臣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于是,崔湜便转投五大臣,替他们监视武三思。但没想到,中宗李显不信任五大臣,反而重用武三思。崔湜摇身一变,成了武三思的心腹,残忍地出卖,并杀害了五大臣。
之后,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武三思被杀,崔湜又搭上了才女上官婉儿,二人均是才华出众的诗人,颇有共同语言,很快从诗友变成了情人。上官婉儿对这个情人弟弟很上心,说动了韦后,硬是将他提拔成了宰相。
然而,当时的政局云诡波谲,转眼间中宗被毒死,韦后、上官婉儿等人在唐隆政变中纷纷被李隆基诛杀,崔湜作为党羽,被贬官地方。但是,过了没多久,崔湜竟然又回到了中央,重新拜相了。
原来,他又攀上了太平公主这个高枝。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法,急于拉拢人才,崔湜不但才华过人,政治经验丰富,而且风流倜傥,太平公主竟不嫌弃他曾是上官婉儿的旧情人,热情接纳了他。
就这样,崔湜多次转会,靠两个女人的提携,两度拜相,一时间也算风光无限。原来,他所谓的“据要路以制人”,就是毫无节操的钻营。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苦心经营的人,干不过善于钻营的人;一心一意干实事的人,总没有围着领导溜须拍马的人升迁的快。
那时因为:经营人生的人,是将目光放在提高自身的素质上,修身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丝毫不能马虎,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可能会暂时受到冷遇,但真正百炼成钢后,肯定会光芒万丈。而钻营人生的人,是将目光放在外界的变化上,纵然有光鲜的外表,但自身的品格却疏于提高,即便一时得逞,绝不会一世辉煌。
先天政变,李隆基将太平公主一党一网打尽,崔湜作为太平公主的死党兼情人,恐怕难逃一死。然而,李隆基怜惜他的才华,免他一死,改为流放。
崔湜暗自庆幸,自己的阴谋没有败露,慢慢悠悠地上了路。因为他的弟弟崔涤是李隆基的宠臣,他还想着弟弟能为自己说句好话,以便东山再起。
然而幸运之神没有再次垂青他,很快,他与太平公主阴谋毒杀李隆基的计划被宫女供出,崔湜始终没能骗过唐玄宗。李隆基勃然大怒,将走到半道的崔湜赐死。
直到死去,恐怕崔湜也没有弄明白,自己处处占据主动,甚至不惜出卖色相来钻营人生,为何到头来仍然难逃一死呢!因为他始终没有参透,成功的人生是靠经营,而非钻营。
-
后梁太祖朱全忠为什么被称为篡位皇帝 2023-12-14
-
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跟随了李渊父子 2023-12-18
-
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有多贤德? 2024-02-10
-
寿王李瑁为何会忍痛割爱把杨玉环送给唐玄宗? 2024-01-09
-
一生嫁了两次的宁国公主,最终结局如何? 2024-01-16
-
李存孝:号称五代十国第一猛将,他的武功有多高? 2024-01-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