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渊退位之后都经历了什么?他的2生活怎么样?
- 姓名:李渊(公元566~公元635)
- 别名:李叔德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1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635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 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 庙 号:高祖
- 谥 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年号:武德
-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陵墓:献陵
- 下一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历史评说总是为胜利者做准备的,而在史官的笔下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总是格外的宽恕。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政绩卓越,开创了贞观之治,所以在史官的笔下,竟然刻意地淡化了他曾经亲手杀害了手足兄弟的事情。
如果这件事情放在任何一个开国之君的身上,想必都会招来万世的骂名。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可以说他是粉丝自己错误的高手。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非常识时务的选择退位,唐太宗李世民正式继位。有的人认为自从李渊退位之后,便开始颐养天年,他唯一的乐趣就是生孩子,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李渊的人生可以一分为二,在他建立大唐王朝之前,他拥有一妻一妾,原配妻子窦氏出生勋贵之家,知书达理,才识过人,曾经多次在危难时期救过自己的丈夫。窦氏也为李渊生下了四个儿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和李元霸。
此时李渊还有一位妾室,生卒年不详,妾室为李渊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孩子落到了隋朝官员的手中,被处死。这一时期的李渊算是洁身自好的代表,但是自从他开始打江山之后,便开始放飞自我了。
当隋朝陷入严重的内乱之后,隋炀帝杨广并没有出手解决问题,反而继续沉迷享乐,在太原多处设置行宫。李渊和裴寂一起奉命修建晋阳宫,公元617年,这两位好友在晋阳宫寻欢作乐,裴寂竟然利用职务之便从晋阳宫挑选了两位宫女,送到了李渊在床上。此时的李渊也被迫无奈之下,只能够举起义旗。
从此之后,李渊后宫的配置就与君王无异,在李渊的一生中一共生育了22个儿子,除去原配窦氏为他生的孩子之外,还有18个孩子是在他选择起兵之后生育的,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在李渊退位养老之时,他只生养了两个儿子,这并不是史料中记载的那样退位之后,李渊过的逍遥自在。
李渊的子嗣扩充巅峰时期是在公元618年到公元626年,在这几年内李渊称帝,但是他并没有南征北战,他有骁勇善战的皇二子李世民,同时也有李靖的帮助,所以李渊可以高枕无忧。而且李渊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在他登基称帝之后,甚至仍然允许孩子提刀跨马,进入皇宫。孩子们也可以如往常一般和父亲闲话家常,李渊基本上没有什么架子。
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也是李渊一手造成的,慈父多败儿。当年的李渊甚至希望把大唐江山一分为二,分别交给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手中,如果真的这样做了的话,那么刚刚脱离战苦的人民又将流离失所。
因为李渊对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争斗,视而不见,所以加剧了这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玄武门事变的爆发李渊是罪魁祸首。当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几乎毫不迟疑地就将皇位拱手相让,唐太宗李世民正式登基,李渊这样做或许有想要弥补自己错误的想法。
但是皇帝并不是普通的工作,不是到了年龄就要退休的。身为天下至尊手握皇权,他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很少有皇帝能够自愿退位,纵然有的君王当上了太上皇,可是仍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当手中一旦没有权利之后,所有的名望地位都是虚职,曾经亲密无间的好友,也会出现裂痕,比如在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就处置了李渊的好朋友裴寂。
史书中对于李渊退休的这十年的生活,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而李世民也因为工作繁忙嫌少探望,或许是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便对李渊彻底失望,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生疏。
总结: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晚于李渊一年去世,而自从长孙皇后离世之后,李世民对其无比的想念,甚至经常登高遥望昭陵痛哭。此时的魏征看出了端倪,竟然还有些讥讽的含义说:我以为皇上是在思念太上皇,没想到却是在思念已故的皇后。
每一年重大的节日,李世民必然会率领朝臣参拜父亲李渊,这是在李渊退休养老期间,最大幅度地记载了。李渊在世的时候,一定看到了在李世民的治下大唐王朝越来越好。并且亲眼看到了平定东突厥的盛况,此时的李渊一定内心颇感安慰,自己所选定的继承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李渊退位之后过的好不好 李世民是怎么对待这个爹的 2024-02-11
-
在位44年的唐玄宗李隆基,他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2024-01-19
-
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有多贤德? 2024-02-10
-
刘邦和朱元璋杀功臣,李世民为何没这样做? 2024-02-25
-
唐朝宰相韩休是个怎样的人?总爱和皇帝顶撞 2024-03-10
-
李寿从没打过胜仗,为什么还被称为战神? 2024-02-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