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珠是什么东西?和珅的第一条死罪为何与这个有关?
- 本名:钮祜禄·和珅
- 别称:善保
- 字号: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西城驴肉胡同
- 出生时间:1750年5月28日
- 去世时间:1799年2月22日
- 主要作品:《嘉乐堂诗集》
- 主要成就:位列紫光阁功臣
- 官职: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
- 封爵:一等忠襄公
- 旗籍:满洲正红旗
和珅,钮祜禄氏,乾隆皇帝宠信名臣。历史名人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在封建时期皇帝的命令就是天,违反皇帝旨意都是要砍头的大罪,皇帝自以为是真龙天子,其地位和身份不容他人侵犯,历史上批判皇帝而能够幸存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招致杀身之祸。
清朝乾隆时期有一重臣和坤,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所贪之财据说超过国家所有之财。和坤刚开始是一个商人,后在同官府的多次交往中获得了做官的门道,从此官商互惠开始了他的生财之路。
和坤不仅会做生意还很会讨好人,在乾隆时期正是凭着一双嘴将乾隆帝哄得很是信任他,据说在当时和坤的话就代表着圣旨,可见在那个时期和坤手中职权有多大,在朝中有着广泛的势力和人际关系网,乾隆晚期的朝堂上有很多人都是和坤的门生并为和坤谋利。
乾隆晚年虽然也知晓一些和坤等人所做之事,但是和坤他们这些大奸臣都哄着乾隆,晚年的乾隆也没有再问此事,直到乾隆去世后嘉庆即位,才把和坤的乌纱帽扯了下来。
和坤此人在乾隆逝世后立刻被嘉庆下令抓了起来,列数和坤众多罪名。嘉庆帝在即位之前都是知道和坤此人贪到了极限,他坐上皇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和坤依律法办理。
在给和坤定罪的二十几条罪名中其中有一个是私藏“东珠”,其罪当诛。在嘉庆帝查抄了和坤家后,派人清算和坤家产,在和坤家里发现了六十多颗大东珠,比身为皇帝的嘉庆帝头上所用东珠还要大不少,这让皇帝颜面何存如何能忍。
“东珠”产于东北三江之地,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塔娜”。在清军还未入关之前,清朝皇室满族的前身是居住在辽宁等地的女真族,而东珠就是满族人家乡所产之物。清朝皇室虽然入主中原已久,但他们对于他们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将东珠置于高位,是一种他们地位的体现。
东珠是清朝皇室之人可用之物,清朝规定皇帝、皇太后、皇后能够使用的是上等东珠,宫中嫔妃所用都是下等东珠。东珠是皇权象征地位的体现,用来彰显皇室至高无上的地位。
清朝时期每一年东北地区能够产出的东珠大概有2000多颗,而区分其中的质量,只有十几颗才能成为上等。东北作为皇室的龙兴之地对于东珠的采集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每一年采取和赏赐都是有着明确的记录。
清朝的官级有着九品十八分,一品有着正从之分,朝臣所穿的衣服和帽子上所用珠子都被清朝严格规定着,官帽之上的珠子颜色正是官职地位的体现。
后人观察和坤所留画像,看到和坤一生所佩戴之物都是不凡之品,可见当时他在朝中不一般的地位,但这不代表他可以大肆的私藏东珠。和坤过去曾位居正一品之职,在乾隆时期获得了很高的地位,朝中许多大臣向他看齐,他成了在朝中仅次于皇帝的人,和坤能够位居正一品是可以佩戴东珠的,说是私藏多少有些不妥。
但是嘉庆帝从和坤家中找到了六十多颗大东珠,这让嘉庆帝以及朝中大臣都很是震惊,和坤这是对皇权的挑战和无视。上贡朝廷的东珠少之又少,和坤一届朝臣所用东珠比皇帝所用还要大,和坤能被免死成了妄想。
和坤为官几十年在朝中权力滔天,当他被乾隆重视时他被朝中人巴结,而他被嘉庆帝抓进监狱后更有不少人去上缴和坤罪证,参和坤的奏折多之又多。嘉庆帝列举和坤的罪证,发现竟有二十几条能够让和坤死去的罪证。
最后猖狂了大半辈子的和坤被嘉庆帝处死了,生前家中金银财宝无数,死后无人问津,百姓听说和坤这个大贪官被判了死刑无不拍手叫好。只能说和坤多行不义必自毙,做了太多伤天害理之事,压迫百姓贪得无厌。
总结:大贪官和坤私藏东珠一事就可以看出他藐视皇权之威,不把清朝皇室放在眼里的态度。在那个封建皇权、等级森严的时期,当政者自是不能够容忍这样的臣子存在,和坤在职期间也未给百姓做过实事,带给百姓更多的是压迫,犯了二十几条大罪死的不亏。
-
乾隆巧劝和珅和刘统勋“将相和”的故事 2023-12-12
-
白彦虎是叛乱者还是爱国者?真相是什么 2024-02-04
-
佟佳氏为什么会被立为皇后?她是怎么死的 2024-01-26
-
清朝真正的第一宠妃是谁?皇后为她陪葬 2024-02-01
-
独守空房33年的雍正妃子,死后7年都没下葬 2024-01-03
-
雍正曾有过两个发明,你知道是什么吗? 2024-0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