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有何过人之处?他的阳谋和阴谋都得到合理的应用
- 姓名:张良
- 别名:留文成侯、张子房
- 字号:子房
- 国籍:中国(汉朝)
- 出生地:城父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0年(庚午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86年
- 职业:政治家、谋士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助刘邦建立汉朝,助刘盈保住太子之位
- 爵位:留侯
- 谥号:文成
张良,秦末汉初杰出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看吧。
张良他有着跌宕起伏的一生。根据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这里面呢就讲到了张良筹谋划策,一直在辅助刘邦灭秦灭相,以及在刘邦建国以后,又协助刘邦在稳定王朝的秩序上所进行的种种活动。
说起张良,那他的丰功伟绩和历史贡献,那至今都是有目共睹的。刘邦把张良和萧何,韩信并称三杰。宋代的文人真德秀,他对张良是这样的评价,他说张良为大汉第一谋臣。虽然一天都没有做到过相国的位置,但是他的功劳实在是汉初三杰之冠中排第一名。
所以呢,汉高祖刘邦也对他是第一肯定的。张良的人品在伊尹和姜子牙之间,他的学问是夹杂于王道和霸道之间。他的才华犹如管仲,而他的气象,他的大气磅礴和眼光高远,那还要超过管仲。
自汉朝以下,恐怕唯有诸葛孔明可以和他不分伯仲。综上所述,这都是宋人对他的评价。可谓是对张良的这个评价呢,那是字字珠玑,说到点上了。宋代还有一个叫黄震的人,他呢对张良的整个一生来了一个浓缩式的评价,他是怎么评价的呢?
他说张良引力引诱秦将,结果玄迹就破了窑关,导致汉王刘邦首先入了咸阳关。他还劝刘邦还归霸上,并且还力邀项伯和他结成友好关系,从而逃脱了鸿门宴。他还烧绝栈道,并且刺激项羽攻打齐国。
以此呢,汉王刘邦才能够以腾出机会来重新订立三秦。他最后在刘邦彭城之战失败以后,劝刘邦联合前部彭越,从而扩大自己的势力。有其他人劝谏刘邦,立六国的后人,他知道这个事情以后,马上及时地劝他销毁了六国的王印,挽回了潜在的损失。
韩信在攻打完齐国以后,要自封为齐王。刘邦之前呢,怒不可遏,被张良悄悄踢他脚顺坡下驴,封了韩信齐王。以此呢,韩信为他忠心耿耿的卖命,从而最终啊取得了天下。
在建立天下以后,张良又劝刘邦咬牙蜂拥齿,以此稳定了文武百官的心。并且劝刘邦定都以关中长安,从而有了后世四百年绵延的江山。他还劝吕后迎来“商山四皓”。从而稳定了太子的地位,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他又一次维持汉室于天下。
在之后,让汉室的政权得以平稳地延续下去。凡是张良的一谋一化,无不关系到大汉的安危得失。以此看来,那张良的确是汉初三杰之冠,这样评论他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那么由此分析,宋代的黄震、真德秀对张良的评价,对这个张良的一辈子的盖棺定论,可以是说,可以称他为大汉第一人。而且刘邦的身边不乏有才之人,从这个文臣武将方面分析,那第一人应该是张良了。
那张良为什么可以这样的厉害呢?为什么他会被后世铭记,他的本领从哪儿来呢?其实张良是一个非常有格局的人他的思维能力,超过了很多人。因为一个没有心量格局的人,不可能成就良好而宏观的格局。
那么,心量格局来源于心理的思维,还有就是他渊博的学问。其实呀,张良是黄老之学的活标本,黄老之学就是指黄帝,老子道家的学问。张良以黄老之学帮着刘邦,和秦朝斗和项羽斗和其他的十八路反王斗争乃至是功臣斗。
同时呢,他自己又留着一份心思,和刘邦斗和吕后斗,这充分说明他是内外兼得。张良的那种以柔克刚,故弄玄虚,未雨绸缪,圆滑处世的手段,那实在是令人非常叹服。但是呢,在仔细对他进行分析的时候,他的世界同时也还会让人偶尔感到可怕。张良思维的境界居然很高,能够防内防外。但是话又说回来,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那又能够找出几个不是靠运用阴谋权术而最终取得胜利的呢。
想要后混迹江湖积极的入世,那只有阳谋,没有阴谋,那是不行的。所以呢,从中就可以获得启示,做人就不能够死板,应该灵活的运转我们的脑筋。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深层立足,那还是需要德才具备。
就跟我们知道,白天有太阳,晚上与月亮一样,白天的太阳和月合在一起才是明亮的。一个人要心里明亮,他是阳谋和阴谋方面都应该在恰出的时候合理的应用,这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
结语
而张良他的实际行动就诠释了这一点,张良是个以黄老思想为安身立命的人。他以黄老道学帮助刘邦,消灭了秦朝,打败了项羽。也以黄老学问,使自己在凶险莫测的政治斗争中获得了安全。就我们现在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
儿子死了吕雉都没哭,张良之子却一眼看出原因 2024-02-09
-
历史上刘秀集团和赤眉军争夺了多久? 2024-03-16
-
汉武帝的晚年过得如何?与儿子之间有什么矛盾? 2024-03-09
-
窦皇后的生平怎么样?她为什么会被灭族 2024-01-30
-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他执政期间发生了什么? 2024-03-17
-
老话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王莽篡汉之后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儿子 2024-02-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