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第七位皇帝汉婴帝刘懿,他执政期间发生了什么?
- 本名:刘懿
- 别称:东汉前少帝、北乡侯
- 所处时代:东汉(公元2世纪)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时间:待考
- 去世时间:东汉延光四年十月(125年12月10日)
- 主要成就:当皇帝
- 前任:汉安帝刘祜(堂兄)
- 继任:汉顺帝刘保(堂侄)
- 在位时间:公元125.5.18.-12.10(224天)
刘懿,即汉婴帝,他是汉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汉安帝刘祜堂弟,东汉第七任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看吧。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东汉婴帝刘懿就是其中一位。
婴帝刘懿(?——125),男,汉族,125年5月18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把持国政,在其兄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刘懿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同年十月,刘懿即位二百余日后因病去世。
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战争在婴帝刘懿执政时达到了极致。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驾崩,邓太后以长子平原王刘胜有痼疾为由,先后迎立汉殇帝和汉安帝为帝,邓太后在宦官郑众和蔡伦的帮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阎皇后羡慕不已,想君临天下,无奈肚子不争气,不能给汉安帝添个一儿半女。气急败坏的阎皇后把目光移到了宫中的嫔妃身上。接二连三的怀有身孕的嫔妃意外死亡引起了邓太后的注意。当宫人李氏怀孕时,邓太后把她接到身边保护起来。元初二年(115年),汉安帝有了皇子刘保,疯狂的阎皇后立即杀了刘保的母亲李贵人。永宁元年(120年),汉安帝立刘保为皇太子。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太后去世,气急败坏的阎皇后把黑手伸向了刘保。延光三年(124年),阎皇后诬陷太子刘保成功,汉安帝废刘保为济阴王。阎皇后乐极生悲。
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今南阳),忽然得病,无奈下令回京。到达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南)时,汉安帝已经说不出话来,眼睁睁的死在阎皇后怀里,终年三十二岁。
阎皇后不敢对外宣布安帝驾崩的消息,怕留在京城的刘保继位,报复自己。皇帝的上食、起居仍如往常一样。庚午日回到宫中,辛未晚上才发丧。阎皇后为立新皇帝之事急得团团转,找来其兄阎显与宦官江京商议,商议结果是立京城之外的河间王为新帝。哪有不透风的墙。刘保发现了异常,在宦官孙程等十九名宦官的支持下,把宫门紧闭,屯兵自守。孙程等十几人在宫中德阳殿秘密聚集,举行宣誓仪式,每人割去一片衣服,决心同心协力,共举大事。
十一月初四日晚上,外封的河间王还没有来到京城,中黄门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斩杀江京等人,刘保继位 ,是为汉顺帝。马不停蹄的汉顺帝刘保,立即带领尚书令、尚书外仆射到南宫,登上云台,召集公卿百僚,命令虎贲、羽林军士严密把守皇宫诸门。政变成功后,汉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把阎姬皇后迁到离宫居住,不久后死亡。对有功的孙程等十九位宦官全部封为侯。汉顺帝将大权交给宦官,还允许宦官收养义子,世袭爵位。
-
历史上第一位废后是谁?她为什么会被废? 2024-03-07
-
汉献帝刘协一生最硬气时刻是什么 时候?一句话让曹操汗如雨下 2023-12-31
-
刘邦为什么会把刘长封为淮南王?原因是什么 2024-01-26
-
刘秀推翻王莽之后为什么国号还是用汉 大汉两字最有号召力 2024-02-26
-
汉朝三杰分别是谁?为什么没有陈平 2024-02-20
-
历史上王政君和王莽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4-03-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