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第六任君主周襄王姬郑,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 本名:姬郑
- 别称:周襄王
- 所处时代:东周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去世时间:前619年
- 主要成就:姬郑发觉王后隗氏与王子带秘密勾结
- 历史事件:为晋文公举行庆功宴
- 职业:君主
- 在位时间:前651年―前619年
- 谥号:襄王
- 本名: 姬郑
- 别名: 周襄王
- 所处时代: 周朝——春秋
- 民族族群: 华夏族
- 逝世日期: 公元前 620年
- 主要成就: 姬郑发觉王后隗氏与王子带秘密勾结
- 历史事件: 为晋文公举行庆功宴
- 在位时间: 前652年―前620年
- 谥号: 襄王
- 性别: 男
姬郑,即周襄王,他是周惠王之子,东周第六任君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看吧。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东周襄王姬郑就是其中之一。
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前651年—前619年,在位23年。周襄王时期,是大国争霸、小国林立的时代,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晋文公出现了,晋文公在周襄王时期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公元前636年,姬郑发觉王后隗氏与王子带秘密勾结,想发动政变,立即废黜了隗后。王子带引西戎兵攻占了周都城。周襄王姬郑仓皇逃出,避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省襄城县)。公元前635年,即位不久的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生擒王子带,迎姬郑回都城洛邑。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姬郑去世。姬郑死后,其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献公和齐姜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晋献公与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晋献公与骊姬生了奚齐,与骊姬的妹妹生了卓子。骊姬受到晋献公宠爱,想把骊姬立为夫人,便用龟甲来占卜,结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结果吉利。晋献公就据蓍草占卜的结果把骊姬立为夫人。骊姬想把自己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便与中大夫预谋陷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到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把下了毒药的太子申生祭祝的酒肉献给献公。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立即鼓起了小土包;拿肉给狗吃,狗很快毒死;给宫中的宫女吃,宫女也死了。晋献公大怒,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太子申生逃到了新城。
公元前六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上吊自尽。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是申生的主谋。重耳害怕逃到了蒲城,夷吾也逃到了屈城。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于是又逃亡到了狄国。公元前六五四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跑到了粱国。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看到重耳五官有帝王之相后,就待他为上宾,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重耳非常感动, 发誓与楚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晋国军队必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再与楚国交战。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
骊姬之乱后十九年,前636年春,重耳在女婿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国继承王位。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楚国和晋国的军队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城濮离晋国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有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驻扎。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晋军害怕了,马上追击。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灭。这就是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周天子周襄王姬郑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把代表自由征伐权利的黑红两色弓箭赏赐给晋文公。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
-
周朝为何长达800年? 2023-12-08
-
东周第五任君主周惠王姬阆,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2024-03-18
-
西周第三任君主周康王姬钊,他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 2024-03-18
-
周简王姬夷在位期间的东周王朝是怎样的?他经历了什么? 2024-03-18
-
秦国历代国君列表及简介大秦国君名字及家谱图秦国历代国君表 2023-12-08
-
骊山上的烽火 2023-12-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