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说错了什么?为什么已经归养乡里的他还会被满门抄斩?
- 本名:李善长(1314年~1390年)
- 别称:李韩公
- 字号:字百室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濠州定远(今属安徽)
- 出生时间:1314年
- 去世时间:1390年
- 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元勋
- 官职:中书左丞相
- 封爵:宣国公、韩国公
- 谥号:襄愍
李善长,明初开国功臣,曾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颇多功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往下看。
中国历史上,真正实施废除宰相官职的帝王是明太祖朱元璋,这种制度上的变化并不是朱元璋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一段令人惊奇的故事。今天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主人公名叫李善长。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善于谋略,尤其在法家学术上更有有着很深的造诣,推理时事,十拿九稳。始终追随着朱元璋打天下,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器重。洪武元年,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左丞相,洪武三年,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的封号。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开国功臣,随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一次朱元璋问他:“如今天下大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啊?”李善长告诉朱元璋:“秦末起义,刘邦也是普通的百姓,他生性豁达,知人善用,从来不造过多的杀孽,所以只用了五年就平定了天下。如今天下大乱,只要您能够效仿汉高祖的做法,天下很快就会平定的。”朱元璋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李善长的帮助下,朱元璋开始在乱世中成就自己的霸业。
李善长一直作为朱元璋的智囊陪伴在他的左右,在朱元璋攻占滁州之后,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参与了几乎所有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且主管整个军队的物资和后勤补给,深得朱元璋的重用,后来因为朱元璋表现的太过优秀,郭子兴听信谣言,认为朱元璋有二心,于是就逐渐削弱他的兵权,同时想把李善长抢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认为朱元璋对自己很好,拒绝了郭子兴的好意,这样的行为让朱元璋很是感动。朱元璋曾经称李善长为“当世萧何”。明朝建立之后,李善长因为劳苦功高被朱元璋委以重任,并且成为开国之后封公的六位元勋之首。
李善长的各种头衔数不胜数,不但年薪四千担、子孙世袭,而且朱元璋还将大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换而言之,李善长成为了朱元璋第一个亲家,而且朱元璋还赐予李善长一个块免死铁卷。宰相李善长理应有一个美满的人生,但是世事难料,却因为一句话招惹了杀身之祸和灭族之灾,七十余口人无一幸免,哪怕是免死铁卷也都没能救得了他。那么李善长他到底说错了什么话呢?
正当李善长春风得意的时候,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席卷朝野的风暴即将到来,身为淮西勋贵的李善长虽然在这个时候归养乡里,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胡惟庸案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李善长的人生轨迹。
胡惟庸能够登上中书省丞相的位置,和李善长有着很大关系。虽然李善长在胡惟庸案发生之前已经归养,但是他和胡惟庸之间的联系还是很紧密,两人之间也经常有书信来往。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前,胡惟庸曾多次派人游说李善长,但是李善长已经到了归养的年龄,并不想再参加任何朝廷上的事,胡惟庸反复的劝说最终惹怒了李善长,于是他气愤的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就是这样一句十个字的话语,最终决定了李善长一家几十口的命运。
胡惟庸案爆发之后,朱元璋以此为契机,开始大量的株连淮西勋贵,整个朝野都为之恐慌,官员甚至为了自保纷纷检举他人,作为曾像朱元璋推荐过胡惟庸的李善长自然也逃不了关系。这个时候的李善长可以说是言行谨慎,这样的情况一晃就是十年时间。但是,让李善长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他的那句气话被人告知了朱元璋。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因为明初四大案杀红了眼睛,七十六岁的李善长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被处死。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王朝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杀身灭族之祸,李善长的经历仅仅是明初胡惟庸案中的冰山一角。据史料记载胡惟庸案牵连人数达三万余人,史称“胡狱”。
-
明朝文武双全的帝师孙承宗和袁崇焕有什么关系? 2023-12-19
-
罗复仁:明初最有能力的外交官,他是如何被朱元璋重用的? 2024-01-09
-
朱棣夺皇位的过程是怎样的?可谓演技之高 2024-03-11
-
崇祯为什么不得不杀袁崇焕?袁崇焕是冤死的吗? 2024-01-19
-
崇祯是怎么死的?明朝又是怎么亡国的? 2024-01-20
-
嘉靖皇帝睡觉时十六名宫女刺杀他,最后宫女全被处死 2024-02-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