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孟浩然是什么来历?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 中文名:孟浩然(689年~740年)
- 别称:诗星、孟襄阳
- 字号:字浩然,孟山人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
- 出生地:湖北襄阳
- 出生日期:689
- 逝世日期:740
- 代表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 派别: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
- 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孟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接下来听听历史名人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诗人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擅长驾驭文字,又往往拥有跳跃的思维和无数奇思妙想。正因如此,在创作出传世名篇的同时,诗人们也创造了许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举例来说,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曾经让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为其捧砚,令御驾前炙手可热的大太监高力士为其脱靴。到最后,民间甚至还流传李白是酒醉后为了捞水中的月亮失足溺死的。
相比于传说中李白浪漫的死法,盛唐时期堪称“顶流”诗人的孟浩然就死得有些令人诧异了。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为后世留下诸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等名句的孟浩然竟然是因为与另一位著名诗人王昌龄宴会时食用太多海鲜,结果导致发病而死的。
唐永昌元年(689),孟浩然生于襄州襄阳,据《新唐书》记载,他年轻时喜好行侠仗义,帮助有困难的人,后来长期隐居在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城东南的鹿门山。直到开元十五年(727),年近四十岁的孟浩然终于选择了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第二年初春,他满怀期许地参加考试,但却遗憾落第。
尽管没能求取到功名,但孟浩然却成功与王维成为了忘年好友,并在机缘巧合之下前往太学院、秘书省赋诗,用“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等佳句引得满座叹服,对其诗才敬佩不已。有一次,王维悄悄邀请孟浩然到翰林院,恰好唐玄宗也驾临此地,孟浩然原本躲到了坐床之下,但王维不敢隐瞒,将其“供”了出来。
#岁暮归南山#得知孟浩然在此,唐玄宗原本很是高兴,毕竟其才华已经传遍长安,自己却还没有见过。因此,这位欣赏人才的皇帝连忙道:“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孟浩然闻言从床下钻出,并奉唐玄宗之命吟诵了自己的作品。然而,当他吟到《岁暮归南山》当中“不才明主弃”一句时,唐玄宗却不悦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唐玄宗认为,孟浩然在诗中表示自己被“明主”抛弃,但明明是他自己不好好求取功名才导致如今没有一官半职。如果有不知情的人看到这首诗,肯定会以为是唐玄宗因不欣赏孟浩然的才华而弃用了他,但这并非事实。因此,唐玄宗认为孟浩然的这句诗是对自己的一种“诬告”。就这样,孟浩然因为诗句中的小细节浪费了当着唐玄宗面展示自己才华的绝佳机会。
开元二十三年(735),采访使韩朝宗非常欣赏孟浩然的才华,便约他一起前往京城,到时将他引荐到朝中。然而,孟浩然即将动身时却遇到了老友前来拜访,二人相谈甚欢,乘兴喝了很多酒。酒酣之时,有人提醒孟浩然和韩朝宗有约,但孟浩然却充耳不闻,最终没有如约与其一同出发。
开元二十五年(737),曾任宰相的张九龄因为举荐人才不称职而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上任不久后,张九龄便将孟浩然征召为了幕僚,但后者作为幕僚的主要工作内容并非辅佐张九龄理政,而是与其探讨诗文。不久之后,孟浩然回到故乡,后来又在荆州一带四处游历。在此期间,他不慎患上了背疽,后来病情不断加重。
对于患背疽者来说,一个重要的禁忌便是不能吃“发物”,即鸡肉、鹅肉、海鲜等虽然营养丰富,但容易导致病情加重的食物。然而,孟浩然酷爱饮酒吃肉,而且一到兴头上就对他人的叮嘱不管不顾,这一点从他为了与故人饮酒作乐甚至放弃与韩朝宗一起前往长安求官就可以看出。
开元二十八年(740),此前因事获罪,被判流放岭南的著名诗人王昌龄终于遇赦北归,在返程途中,他顺路前往襄阳拜访了闲居的孟浩然。当时,孟浩然的背疽已经快要痊愈,忍耐病痛许久的他本就已经非常高兴,获得赦免后同样十分开心的王昌龄又恰好前来拜访,两个开心的人见面分外欣喜,于是自然要纵情欢宴。
然而,孟浩然的背疽毕竟还没有完全痊愈,于是席间吃了过多海鲜的他很快病情再度加重,并且因此病发而死。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而不幸病逝,享年五十一岁。尽管一生都没能踏上仕途,但孟浩然的名声却一直流传至今,其作品也在口口相传中不断流传,被视为永恒的经典。
-
盘点李建成的四位心腹猛将,最后结局分别怎么样? 2024-02-13
-
李显可免死10次,为什么到最后还是被冤死了? 2024-02-01
-
武则天是如何代唐称帝的?称帝后她做了什么? 2024-03-17
-
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跟随了李渊父子 2023-12-18
-
太平公主有后人吗?她有多少儿女? 2024-02-20
-
李世民下令放400死囚回家探亲,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2024-02-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