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有多难破解?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汉武帝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汉武帝的推恩令是被誉为历史上最难破解的阳谋,所谓阳谋就是,下面的那些刘姓王爷们,明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却完全没有任何办法来阻止,我就把手段明着给你说了,看你怎么办。
如何破解推恩令是个脑洞很大的问题,我们先说一下为什么呢推恩令这么难破,推恩令的目的是为了削藩,汉朝初年刘邦在剪除了异姓王之后,大肆分封同姓诸侯,把自家人到处分封。
亲情这东西,是要长期生活在一起才有的,过了一两代如果不见面,也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异姓王还是同姓王,最后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不会被皇帝喜欢,最终都要被皇帝所剪除。
但怎么剪除这些诸侯成了大问题,汉文帝时期发生的七国之乱,就是因为朝廷操之过急所造成的,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他要彻底额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发明了推恩令这个神奇的政策。
这个政策为什么神奇,因为他会得到大部分人的拥护,一般情况下,爵位和封地都会传给嫡长子,这样一来封地和封号就是宝贵的财富,世世代代这块地都是你们家的。
但这样一来,其实其他的孩子是没有份儿的,推恩令的核心意思就是,假如一家有5个孩子,那这五个孩子都应该有封地,于是原来的封地就被一封为五。
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是在削弱他们的力量,当时原来完全没有希望的那些弟兄们,当然是非常拥护这个政策的,原本面积再大跟他又没关系,现在平白多出了一块地方,这岂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这种分法,一两代之后,所谓的封地力量已经非常小了,完全不足为虑了,这就是推恩令的厉害之处。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假如让我们穿越回去,我们有没有办法破解这个推恩令呢?
首先你不能造反,不能说我反了吧,这肯定不能叫破解推恩令,其次的话这个办法至少要通行三四代,不能因为你这一代的能力保得住,下一代就不行了,这些是这件事的前提。
按照我们现代有了许多历史经验的思路来看,破解推恩令也不是不可能,但历史非常复杂,这些也只是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上做的推断,不抬杠才是历史的真谛。
发展自己的封地的经济才是关键,在第一代的时候大力发展经济,因为在封地内,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所以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做一个有产业特色的经济。
然后成立一个类似于委员会一样的组织,这个组织由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构成,规模在一百人左右,必须照顾到最大多数人。
这样规模的组织第一目标就是约定,组织不能阶梯,组织内部所有的福利发放,金钱营收等等,全部都必须有全体委员会大多数通过来决定。
这等于说是,用一个类似于公司的组织,把原来这个土地上的一切经济活动给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超大规模的公司,汉武帝的推恩令下来之后,封地可以变小,当时这个公司的规模不会变化,成员之间所有的利益都由这个公司提供。
就算是有人分到了土地,但这块土地上的经济利益都归属于他的上一层公司,这样通过利益的捆绑,让那些分得了土地的人,其实什么都没有,原来的一切还是照旧,只是在朝廷层面上,封地分成了很多块而已。
用利益来捆绑让人才会最合适的,当然历史在加入了人的因素之后会非常复杂,再精巧的制度设计,很多时候也是会败给具体的某个人的。
-
刘太公为什么每次见刘邦都要俯首称臣?原因是什么 2024-01-18
-
薄姬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只侍寝过一次皇帝 2024-01-17
-
张良为何能安享晚年? 2023-12-23
-
从智谋和政治远见两个方面,分析张良和范增谁更厉害? 2023-12-25
-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他执政期间发生了什么? 2024-03-17
-
死牢里长大的皇帝却成为为西汉的“中兴之主”——汉宣帝 2023-12-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