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备选择定居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汉昭烈帝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刘备这一生过得非常不容易,虽然成大事的人,没有谁是容易的,但刘备是那种,一开始看着就不像成大事的人,最后硬是逆天改命,让自己创立了让后世议论千年的功业。
三国时期人物的评价很复杂,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宋朝之前基本上还是尊曹魏为正统,但从宋朝开始,就基本上以刘备为正统了,而曹操开始变成了坏人的角色。
到了明代《三国演义》成书以后,曹操就成了奸贼的代表,而昭烈即汉的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刘备作为正统,开始不断被弘扬,顺带这刘备阵营的人,也一道被褒奖。
但近些年情况又有些翻转,慢慢地曹操的形象开始变得不那么坏,曹操功绩也开始被人承认,刘备也逐渐没有那么仁义,也开始有人说刘备是假仁假义,用摔孩子来收买人心。
如果我们抛开谁是正统的观念,但从历史争霸的角度来说,刘备的争霸过程是三家中最艰苦的,用惶惶如丧家之狗来形容是最合适的。
刘备投靠过很多人,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说,不比吕布少,但吕布的形象一直没有变过,那就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莽夫,一个善变的人,但从来没人说过刘备善变,最终吕布的死,也是因为此前背叛的人太多,被曹操给杀了。
多次投靠别人,是因为自己没有地盘,而一个没有底盘,却有满怀理想的人,就只能空有一番斗志,而感慨自己大腿都开始长肥膘了。
为什么要说刘备有多么不容易呢,这对一个人的决策影响非常大,当刘备终于有机会进入益州的时候,在哪里定都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成都,一个是重庆,重庆位于下游,出来之后很快就能进行中原争霸,而成都位于上游,有天险在守,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而刘备最终选择了成都,事实上表明了他的心态,他的进取心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成都的好处有很多,唯一缺少的好处就是不利于大军北伐。
其实定都成都,对于一个大半生都在漂泊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刘备真的是已经老了,他有点像当年的刘表,想要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先站稳一个地盘在说。
刘备的命运,在他定都成都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决定了,成都这地方,无疑已经表明了刘备集团的小心思,如果定都在重庆,可能结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定都重庆,是摆出一副进攻的姿势,在蜀汉这里,其实理想和信念比什么都重要,而一旦战略上出了问题,将来用多少战术都是很难弥补的。
诸葛亮是很厉害,只可惜从汉中出关中这条路实在是太难了,他原本三分天下的计划,是兼有荆州和益州,结果现在只有益州这一个地方,没办法,难也得打,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统治益州。
都城在成都,最终的结果就是,蜀汉政权除了少有有想着统一汉室的人,大部分人都只想着过自己的小日子,因为成都实在是太安逸了。
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不能说刘备就犯了多大的错,对他来说,有一个根据地是多么的重要,这是大半生用教训总结出来的。
重庆还是成都,看起来只是两座城而已,但背后却蕴含着对将来的规划和打断,还有就是你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重庆达标着攻,而成都代表着守,到了最后大家都觉得不行了,就只能开门投降了,守的意义和价值都没有了。
-
张飞能单挑吕布两次 关羽为什么不敢找吕布单挑 2024-03-01
-
诸葛亮临死前能吃多少米饭?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米饭? 2024-01-21
-
三国时期在蜀汉担任过庲降都督这一官职的人是哪些? 2024-03-21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和诸葛亮可比吗? 2024-03-09
-
夷陵之战后蜀汉就像一块到嘴的肥肉 曹丕为什么放着不吃 2024-01-08
-
郭淮为何愿与妻子同生共死?三国名将有哪些能做到? 2024-01-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