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了对萧何有何好处?他为何要帮助吕雉?
- 姓名:吕雉(前241年~前180年)
- 别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
- 字号:娥姁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 出生日期:前241年(辛酉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80年8月18日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谥号:高皇后
- 中文名:萧何(约公元前257~公元前193)
- 别称:萧相国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丰邑(今江苏丰县)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57年(乙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3年7月8日
- 职业:丞相、政治家
- 主要成就: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制定汉律
- 代表作品:《九章律》
- 谥号:文终侯
- 地位: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 中文名:韩信(公元前231~公元前196)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
- 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
- 职业:大将军、左丞相
- 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 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 封爵:齐王→楚王→淮阴侯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196年,汉丞相府,此时的萧何内心翻腾,他要去做一件大事,尽管他这一生做过无数大事,就连汉帝国建立这种大事,他都是功劳第一。
但今天他要做的大事不一般,他要去杀韩信,当然他不会亲自动手,他是要去把韩信骗到长信宫去,执行计划的是吕雉。
而此时的刘邦,并不在长安,吕雉知道刘邦已经下不了决定杀韩信,于是就找来萧何商议,决心要把韩信杀掉,然而面对曾经的战友,萧何的内心仿佛又回到了15年前,那个起兵反秦的时刻。
刘邦的上级
那年萧何在沛县做主吏掾,属于秦朝基层政权的具体实施者,实施上秦朝实行郡县制,跟后世所有的朝代一样,一把手都是朝廷委派的,其他人一般都是从当地人中挑选。
萧何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几年前还曾经被上司推荐,差点到秦朝中央任职,但被萧何推辞了,或许那个时候,萧何已经隐约感觉到这局势有些不对劲。
当时萧何很看重一个年轻人,他叫刘邦,一个乡的亭长,最底层的官吏,甚至都不是中央委派的官吏,而是从地方上选拔而来的。
萧何很看好刘邦,那年刘邦要去咸阳服徭役,同事们都来送行,给了刘邦很多红包,大部分同事给的都是三百钱,而萧何给了刘邦五百钱,这几乎等于刘邦两个月的工资。
萧何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可能就是觉得刘邦与众不同的,而不久后的天下大乱,印证了萧何的看法,刘邦开始腾飞。
陈胜吴广的一声怒吼,天下纷纷响应,沛县的县长就算是想反,当地百姓也不会认可他,因为他是外来的,此时的沛县需要一个当地人来领导大家反秦。
论职位,萧何最合适,但显然萧何认为刘邦最合适,尽管这个时候,刘邦在芒砀山逃亡,但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断过。
在萧何和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刘邦做了沛公,成了反秦武装的一分子,而萧何也死了心跟着刘邦,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其他人跟着刘邦,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刘邦的小弟,都是无业游民,引车卖浆杀狗屠猪之辈,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但萧何不一样,他可是秦朝正经的官吏,而这一反,从此萧何的身份就变了,从统治者变成了造反者,从此之后,萧何的心里跟着刘邦的心一直未曾动摇,这一点很重要,可以看清后来萧何的许多行为。
刘邦的后盾
萧何是刘邦核心集团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也是行政能力最强的一个,刘邦年轻的时候做过游侠,江湖气非常重,最信任的人都是从沛县出来的兄弟,而他的这帮兄弟里,只有萧何有行政能力。
造反不是容易的事,刘邦的最大的优势是遇到了好时候,对付秦朝的时候,他跟着打酱油,最终居然先到了咸阳。
刘邦在咸阳的皇宫的胡天胡地的时候,萧何冲击府库,找到了天下的图册,那里记录着各地的人口地貌山川等数据,只要萧何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萧何对于刘邦最大的价值在于,他是刘邦最大的后盾,刘邦打仗是真的不行,尤其是跟项羽比起来,简直不堪一击,但有了萧何在后方的经营,刘邦总是有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粮食,这才是刘邦能够笑到最后的原因。
当年刘邦被项羽追着屁股跑,连孩子都不要了,硬是往车下推,要不是夏侯婴几次都把孩子捡回来,中国的历史可就要改写了。
刘邦为什么要拼命逃跑,怕死是一方面,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因为,刘邦知道,他只要能跑得掉,萧何咋后方就一定能再给他提供粮食和士兵,有希望才会去逃。
对比一下项羽,他其实就缺少韩信,百战百胜,也抵不过一次的失败,本可以逃走,但对他来说,逃回去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自刎乌江也是情理之中。
这就是萧何,刘邦最大的王牌,而萧何最大的功绩是发现了韩信,这一点比他所有的功绩加起来还要大。
古代文武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萧何有眼光去秦皇宫里找图册,说明他是个有见识的人,而他发现韩信的价值,不仅仅是个刘邦,也是给中国历史创造了奇迹。
前面说过刘邦的个性,如果没有萧何的极力推荐,韩信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什么叫极力推荐,韩信可是逃兵呀,他觉得跟着刘邦没前途,硬是被萧何追了回来。
萧何说韩信是个人才,刘邦怒气刚消,因为毕竟韩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被“抓”回来的,刘邦说我升他的官。
萧何又说韩信是个难得的人才,非常难得的人才,刘邦说我升他做将军就可以了吧,此时的韩信如果做了将军,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萧何又说,韩信是大将之才,必须重用,刘邦能得天下,不得不说他这个人也是敢信萧何的话,见萧何如此有信心,刘邦最终决定,封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统帅所有兵马,作为三军司令。
而此时的韩信,还只是个最低级的小武官,之前也没什么战绩,就这样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竟然成了刘邦集团的军事统帅,这件事萧何是首功,是超级伯乐。
韩信也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但韩信最厉害的不是打败了项羽,尽管打败了项羽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历史白云苍狗,伟大的战将很多,胜利或者失败很快会化为尘土。
韩信最厉害的地方是,他是后世几千年来,唯一一个从汉中打到关中的人,自此后的无数岁月里,多少人想要重复这条路,但都苦于山路险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诸葛亮。
萧何与吕雉
萧何不仅在战争年代,成为刘邦的后盾,在建立汉帝国之后,萧何还营造了都城,更重要的是,营造了气势宏伟的未央宫。
刘邦是个实在人,他很懂得享乐,但就是这样,他都觉得,国家刚建立,弄这么宏大的宫殿太浪费了,但萧何看得更远,他营造宫殿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大汉帝国,为了让人们来朝拜的时候,更能产生敬畏之心。
这样更有利于帝国的统治,跟秦始皇当年做的事一样,看来萧何这个秦朝故吏可是没白当,宫殿建成后,刘邦享受群臣的三拜九叩,这才感受到当了皇帝之后的威风和好处。
汉帝国建立之后,萧何的担子也没轻,因为刘邦开始马不停蹄地剪除异姓王,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好多次都是刘邦亲自带兵出去评判。
萧何还是跟以前一样,坐镇后方,但这一次一些微妙的东西,开始发生了变化,那就是萧何和吕雉的关系。
这里当然不是说他们两个有私情,而是萧何常年坐镇后方,而萧何同样也是在后方运筹,相处的时间长了之后,萧何的天平自然也就慢慢的倾向于吕后。
吕雉最出名的是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但这属于民间的各种夸张和想象,还有对一个恶毒女人最大的猜测,吕雉的确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最狠心的地方是趁着刘邦不在,杀死了韩信。
韩信被刘邦软禁在长安已经第六个年头了,他始终没有杀韩信,刘邦游侠出身,骨子里还是讲义气的,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杀韩信,多等一年刘邦也死了,或许韩信就不会死了。
但吕雉不一样,她有自己的考虑,她要杀了韩信,这属于权力的一部分,事实上在长安城吕雉的权力已经很大了,绝不是在刘邦死后,突然控制了国家权力的。
吕雉找来了萧何商量,本来韩信已经是称病在家了,萧何骗韩信说刘邦得胜归来,要他进宫朝贺,面对自己的恩人,韩信选择了相信。
骗人的话术有很多,为什么偏要说刘邦回来的呢,因为连韩信都觉得,刘邦是不会杀他的,但谁也没想到,此时的萧何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夜下追韩信的爱才之人了,此刻的大汉帝国,也没有那么需要韩信了。
刘邦被吕后杀死于长信宫,顺便说一句,所谓的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是后人杜撰的,不过是为了突出吕后的诡计多端,不管怎样,韩信就这样死于妇人之手,萧何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萧何没有变,从起兵的那一刻,他就一直跟刘邦站在一起,帝国建立后,他也是全心为帝国着想。
刘邦是往事不忘、恩怨必报的人。游侠时代,大嫂洗锅使坏,不让刘邦与兄弟伙们混饭,刘邦终身耿耿于怀,做了皇帝以后,他迟迟不封大哥家,实在是挨不过太公的说情,怏怏封大哥的儿子做了羹颉侯。
而刘邦对萧何也是很仗义,为了当年比别人多的500钱,刘邦给萧何的封地俸禄是最高的,萧何也是投桃报李,用生命捍卫刘氏江山,临死前也是推荐自己的继承人曹岑,为汉帝国的建立和保持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汉武帝时期是怎么对抗匈奴的?靠和亲吗 2024-02-08
-
汉明帝夜梦金人的故事 2023-12-23
-
历史上创业时期曹操总是会亲自出征,这是为何 2024-03-22
-
贾谊:西汉政论家,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2024-02-27
-
刘邦为什么不杀萧何?原因是什么 2024-02-18
-
李膺:能文能武的东汉名士,为何死于宦官之手? 2024-0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