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峨与杨慎之间留下了哪些诗词?他们为什么分别了那么久?
- 中文名:黄峨
- 别 名:黄安人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
- 出生地:四川遂宁
- 出生日期:1498
- 逝世日期:1569
- 职 业:文学家
- 信 仰:儒学
- 主要成就: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 代表作品:《闺中即事》
- 丈 夫:杨慎
- 本名:杨慎(1488年~1559年)
- 别称:杨文宪
- 字号:字用修、号升庵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汉人
- 出生地:北京孝顺衚衕
- 出生时间:1488年12月8日
- 去世时间:1559年8月8日
- 主要作品:《升庵集》《江陵别内》《宝井篇》《滇池涸》等
- 主要成就: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 籍贯:四川新都
- 官职:翰林院修撰
- 追赠:光禄寺少卿
- 谥号:文宪
黄峨,字秀眉,明朝时期蜀中才女、文学家,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妻子,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看吧。
黄娥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黄珂是明成化年间的进士,后来做官一路做到了工部尚书,黄娥的母亲聂氏也是名门闺秀,知书达理,所以,天资聪慧的黄娥从小就在父母的教导下饱读诗书,“博通经史,工笔札,能词善诗”,成了遂宁城有名的小才女。
黄娥品貌端庄,才艺超群,当时有不少的显贵子弟、风流少年前来求婚,但黄娥谁都看不上,而独独喜欢同为蜀中大才子的杨慎。
这个杨慎可是个大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是青史留名的,一首《临江仙》,足以令杨慎彪炳史册: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杨慎的父亲杨廷和也很了不起,是当朝的内阁首辅(宰相)。
按说出身在这样的家庭,杨慎应该知足了,但他仍努力读书,并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24岁时参加殿试,高中第一,成为新科状元郎。
黄娥的父亲黄珂和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既是同僚,又是同乡好友,杨慎金榜题名,独占鳌头时,14岁的黄娥得知后心里非常倾慕,一面激励着她更加勤奋地读书,一面又暗自下定决心,要嫁就嫁像杨慎那样学识渊博,志趣高尚的郎君。
明武宗不理朝政,喜欢到处游玩,为人正直的杨慎针对皇帝的不务正业,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
明武宗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归乡回到新都,每日读书自娱。不久,杨慎的原配夫人王氏病故。
次年,杨慎得知才艺双全的黄娥年过二十尚未许人,便征得父亲的同意,遣人做媒。黄杨二家本来交谊深厚,门当户对,且黄珂还愁着女儿这么大了还未嫁人,因此,这门亲事一说即成。
于是,杨慎备办丰厚的聘礼,亲往遂宁城迎娶黄娥。当杨慎把彩轿接到新都时,倾城震动,人们都争先恐后来看这位“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黄娥的绰约丰姿,黄娥有个哥哥,官至知府。
黄娥能嫁给状元郎杨慎,真的是很幸运的,因为,不是每一个才女都能如愿嫁给才华横溢的状元郎。
两人婚后,日子过得十分甜蜜,经常诗词唱和,比如下面这首:
《闺中即事》 黄娥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
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他们新婚之际,正值红榴怒放之期,他们喜看枝头,绯花掩映,朵朵如霞,自然激起黄娥的诗情,她以石榴自喻,写出下面这首情意缠绵的诗,来表达自己对郎君的深情:
《庭榴》 黄娥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在这些诗歌中,黄娥以她高贵的气质,傲然的自信,向丈夫杨慎表达了殷殷深情。
杨慎读着娇妻的诗歌,其语句之优美,用情之专一,也不禁大为感动,他对妻子的才学叹赏之极而致于崇拜,称黄娥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女毛公)”。
可惜,快乐的日子是短暂的,黄娥婚后第二年,嬉乐无度的明武宗去世,由于武宗无子,便由堂弟朱厚聪继皇帝位,即明世宗,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嘉靖帝。
明世宗登位不久,就想把他亡故的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但这个与明朝皇家礼法相违背的决定,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派的竭力反对,双方争议相持不下。
明世宗为了提高皇权,陆续扶持自己的势力,并借这次“大礼议”事件作为打击内阁派的机会。
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内阁首辅杨廷和被迫辞职还乡;七月,明世宗诏谕礼部,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一时哗然。
杨慎甚至大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随后,杨慎联络同年进士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人在金水桥南拦阻挽留群臣,于是约有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世宗改变旨意。
明世宗大怒,将他们全部逮入诏狱,加以廷杖。杨慎两次受到廷杖,几乎死去,却又死而复生,最后被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没享受几年幸福时光的黄娥,得知丈夫被迫害的消息后,简直是肝肠欲断,在离别之际,两人道不尽的离愁别恨,热泪分别之后,黄娥带着无限悲伤的心情,回到了老家新都,主持家政,当起了留守主妇,这一年,黄娥才27岁。
与妻子离别之后,杨慎心潮澎湃,怆然填了一首词,送给黄娥: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杨慎
楚寨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读罢丈夫的这首词,悲痛万分的黄娥一口气唱了四首《罗江怨》送给杨慎,下面摘抄三首:
《罗江怨·其一》 黄娥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
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罗江怨·其二》 黄娥
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
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罗江怨·其三》 黄娥
关山转望赊,程途倦也。愁人莫与愁人说。离乡背井,瞻天望阙。
丹青难把衷肠写。炎方风景别,京华音信绝。世情休问凉和热。
黄娥这词,写得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令人读罢为之哀叹。之后,杨慎在云南戍边,黄娥在新都家里侍奉公婆,两人只有鸿雁传书,以述相思之苦。
嘉靖五年(1526年),杨慎听说父亲杨廷和病了,便请假从云南回到了新都,结果杨廷和看到状元儿子,病顷刻间痊愈了,杨慎住了几天后,返回云南,黄娥便与丈夫一同去了云南,在滇南陪伴杨慎生活了两年多。
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杨廷和病卒,黄娥与杨慎从云南返回新都办理丧事。十一月,杨慎返滇,黄娥便独自留在新都,此时黄娥已年满31岁,从此夫妻二人天各一方,一别就是整整30年,直到杨慎去世两人也再未见面。
而明世宗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对杨慎还实行着严密的控制,并且,终明武宗一世,有过六次大赦,独杨慎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
这30年中,孤苦无依的黄娥独守空房,又无一儿女陪伴,年复一年,似乎没有尽头。她对丈夫的刻骨思念,只有化为一首首缠绵凄切的诗句,寄给千里之外的丈夫,下面这首散曲,写得极为伤感动人,可谓是黄娥的代表作:
《南商调·黄莺儿·苦雨》 黄娥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据说,杨慎读到这首情深意远、字字佳绝的散曲后,倍加赞赏,他不甘落后于夫人,乃用心计,另外和作了三首《黄莺儿》,结果,每首的意境和字句都赶不上黄娥所作的,真是愧煞了这位状元郎。
此外,黄娥独居新都时,还写下一首传唱度很广的七绝:
《寄升庵》 黄娥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72岁,闻此噩耗,早已年迈的黄娥千里奔丧,在泸州遇上了被运回的杨慎灵柩,她伤心欲绝,痛哭不止。
黄娥把杨慎的灵柩运回新都后,力排众议坚持薄葬。不久,心胸狭窄的明世宗果然派人前来查验,见到死去的杨慎穿戴着戍卒的衣帽静躺在棺内,一副服罪的样子,也就找不到借口再迫害杨慎家族他人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5年)十二月,明世宗驾崩,由裕王朱载垕即位,即明穆宗,改年号为隆庆。
明穆宗颁发世宗遗诏,宽赦“议大礼”获罪诸臣:活着的召用,死的抚恤,被关押的开释复职。杨慎已死七年,被恢复原官,并追赠为光禄寺少卿,后来又谥封为文宪公。黄峨也由安人晋封为宜人。
隆庆三年(1569年),又寡居了十年的黄娥病故,同为72岁,明代最杰出的女诗人带着万分的悲痛就这样香消玉损了。
后世文人给予黄娥很高的评价,比如在万历版《杨夫人乐府词余》序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渭在序中称:“杨夫人才情甚富,不让易安(李清照)、淑真(朱淑真)。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
-
倒打一耙:朱棣如何给朱标泼脏水 2023-12-11
-
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高启的代表作是什么? 2024-03-22
-
刘伯温被杀的真相是什么?朱元璋有何不安心的? 2024-03-20
-
嘉靖帝有什么样的怪癖?一般人接受不了 2024-01-14
-
为官清廉又挽救了明朝,朱祁镇杀于谦的缘由是什么? 2024-03-15
-
朱瞻基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英年早逝? 2024-02-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