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是如何从宫女逆袭成太后的?她有哪些成就?
李彩凤,即孝定皇后李氏,明穆宗朱载坖的嫔妃,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代封建时期常常出现皇帝突然离世的情况,年纪尚小的太子不得不继承皇位。但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治国,甚至一心只想玩乐,难免有心之人趁机谋权篡位。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太后辅佐政务的情况,比如秦国宣太后。
面临这种情况时,太后显得尤为重要。倘若太后能够知人善任,明理仁德,这对朝代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上有的太后,任用奸臣,贪图享乐,令人大跌眼镜,将多年来的皇族基业毁于一旦。
灵太后就是标准的反面教材,她凭借一己之力让北魏国库空虚。本文的主人公是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她不同于灵太后,是一位合格的太后。从宫女到皇太后,教导万历帝有功,格局很大。
李太后的出身卑微,只是普通百姓的女儿,一开始她被选为裕王朱载坖府中的宫女。后来偶然得到裕王的宠幸,并且为裕王生下一个儿子朱翊钧,即万历帝。她因此被封为侧妃,凭借儿子从宫女变成侧妃。
虽然李太后在王府当中的地位有所改变,不再是伺候他人的宫女,而是有名有分的侧妃;但是依旧避免不了冷嘲热讽。出身卑微始终是别人嘲笑她的理由,这一点又恰好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古代的人们十分重视出身问题,生在贵族之家就自带“滤镜”,人人称赞;生在普通人家就会受尽欺辱,人人嘲笑。这种耻辱往往会伴随他们一生,难以消除;即使之后贵为皇太后,也依旧逃脱不掉。
与出身问题相关联的便是婚姻问题,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在正常情况下,宫女是不可能成为侧妃的。只是李太后比较幸运,裕王给予她相应的名分,没有因为世俗偏见将她抛弃。
李太后因为出身受到的委屈数不胜数,她做皇太后的时期也不例外。在用膳时,李太后不能与万历皇帝和仁圣皇太后一起进食,只能在一旁站立。虽然裕王不在乎出身,但是她的亲儿子却极其看重这一点。
直到后来万历帝立太子,大臣们普遍推举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帝始终不同意。李太后问其原因,万历帝的理由是朱常洛的母亲出身卑微,这使得李太后大怒,毕竟自己的出身也并不光鲜亮丽。
太子的出身固然重要的,但是更要考量的是他的才能。倘若治国才能出众,出身是完全可以摒弃的,况且万历帝自己生母的出身就不高贵。万历帝有这样的考量,或许童年时期因此受到过嘲笑和欺辱。
后来裕王登基为皇帝,史称隆庆皇帝,李太后被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陈皇后。李太后最应该感谢的是隆庆皇帝,宫女为王爷生子是常事,但是没有被赶出王府的少之又少,能够成为贵妃更是稀少。
隆庆皇帝驾崩之后,皇后膝下无子,李太后的儿子朱翊钧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那年他仅有十岁。皇后陈氏和李太后同时被尊为太后,只是徽号有所不同,待遇和地位没有差别。
其实按照皇室的规定,皇帝的嫡母和生母在册封皇太后时有一定的区别,嫡母的身份应该更加尊崇。但是当时太监冯保和大学士张居正有意讨好李太后,所以打破规矩,让两位太后受到的待遇相同。
不管冯保有何目的,李太后因此能够看护皇帝起居,负责教导皇帝,这是明朝的幸运。朱翊钧十岁登基,经过李太后的教导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曾经28年不上早朝,明朝依旧快速发展。
万历帝登基时仅仅十岁,知识学问尚有不足,治国道理更是不懂。放任一个孩子治理国家简直可笑,当务之急便是培养万历帝的才能。让他尽快有能力执政,成为一代明君,这个重任落到了李太后的身上。
李太后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她智慧精明,任人有道。在她辅助政务的时期,明朝日益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丝毫没有因为皇帝的年幼而动荡,她的功绩不可忽视。
万历帝幼年时期,李太后将他的皇位稳固下来,使得朝廷稳定,明朝得以延续。李太后的功劳远不止于此,她教导万历帝成才的功劳更加值得称赞。
李太后教子有方,教导万历帝十分严格。万历帝小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十分贪玩。每当万历帝不愿意读书的时候,李太后就罚他长时间下跪,没有一次破例不罚。
或许李太后看着儿子长时间跪着,内心不免心疼,天底下哪有母亲会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知道对万历帝的仁慈会害了他,会害了明朝,只有尽快成长才能保住皇位。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皇位的代价。
正因为李太后的严厉管教,侍奉在万历帝左右的宦官不敢放任他,纷纷按照李太后的旨意对他加以约束。有一次万历帝醉酒后,要求内侍唱新曲,内侍表示拒绝,万历帝扬言要杀害这个内侍。
侍奉在左右的宦官连忙劝说万历帝,最后内侍只是失去了头发,保住了性命。李太后知道这件事后,让大臣起草罪己御札,将万历帝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万历帝以此为戒,再没有犯同样的错误。
明朝能够出现李太后这样的人物是幸运的,万历帝能够拥有如此睿智的母亲是幸运的。身为太后,应该为国着想,为民着想;而不是玩弄权势,结党营私,贪图享乐,李太后堪称太后的榜样。
事实证明,出身卑微并不代表目光短浅,出身卑微并不代表愚昧无知。出身本不应该成为评定一个人的标准,李太后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名垂青史,成功地扮演太后这一角色,令许多人为此折服。
当然,李太后不是完美的人,她依然会有利己的时候。李太后信奉佛教,下令修建多处庙宇,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这是她最大的失误。无论如何,从宫女到皇太后,李太后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精彩。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刘伯温为何能逃过一劫? 2023-12-29
-
朱元璋消灭元朝军队数量并不多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出了多大的力气 2024-02-23
-
不与魏忠贤同污合流的名将,揭秘孙传庭的生平经历 2024-01-26
-
姚广孝鼓动朱棣起兵,为何被世人称为妖僧? 2024-01-12
-
朱由检为什么拯救不了明朝?是他能力不行吗 2024-01-24
-
明英宗为何废除殉葬制?他有几任皇后? 2023-12-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