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宗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张昌宗
- 别名:张六郎
- 国籍:唐朝(武周)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定州义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
- 职业:官员,面首
- 代表作品:《少年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 官职:春官侍郎
- 封爵:邺国公
武则天执政时,张昌宗得到太平公主的推荐,受到武则天的宠幸。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正所谓“权力使人疯狂”,张宗昌、张易之两兄弟凭借武则天的宠信,在武则天晚年频频染指朝政,朝臣对其敢怒而不敢言,可他们却有些骄纵过度,最终彻底得罪李家、武家两大势力,最终为他们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两次婚姻使太平公主性格大变,为巩固权力引荐张昌宗于武则天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深受两人喜爱。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曾经奸污未来太子妃都无事,却最终因奸污太平公主的随行宫女而被流放,最终被杀。而面对吐蕃的求亲,武则天更是干脆修建太平观让其出家,从而避免了外嫁。
永隆二年(681年),大约十六岁的太平公主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按照之前的记载推测,薛绍极有可能是太平公主亲自挑选的。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并未传出任何关于太平公主的任何不轨事件传出,想来此时的太平公主还是比较安分守己的。
不过各种史料表明,武则天对于爱女的第一桩婚事并不满意,曾想方设法予以拆散。垂拱四年(688年),唐宗室李冲起兵翻盘,薛顗参与其中,薛绍虽然未曾参与,但还是被武则天下令杖责一百,最终饿死狱中,而当时太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刚满月。
第二次婚姻令太平公主性情大变
之后,武则天意图将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但因其生病作罢(另说因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载初元年(690年),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而为了两人成婚,武则天甚至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正是这次婚姻,使得太平公主性情大变,虽然两人婚后生有两儿两女,但婚姻的变故却让她知道了权力的威力,从此她开始想方设法的参与朝政,获取权力,不仅自己包养男宠,而且通过向武则天进献男宠来巩固地位,这其中便包括莲花六郎张昌宗。
张昌宗凭借武则天的宠信,在其晚年开始独揽朝政
通天二年(697年),张昌宗通过太平公主的引荐,开始逐渐得到女皇武则天的宠幸,之后张昌宗又将自己哥哥张易之引荐给武则天。两人从此开始深受武则天宠信,得以初入宫廷,并被武则天赐封官职。两人入宫不过十天半月,便凭借女皇的宠信而权势大涨,就连其父张希臧也被封为襄州刺史。
张昌宗和武则天
再后来,武则天因年事已高,已经没有精力处理朝政,由于日渐与外界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开始下降,张宗昌兄弟便开始凭借武则天的宠信独揽朝政大权。大权在握的张宗昌二人至此专权跋扈,朝廷百官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
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和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女婿魏王武延基对张氏兄弟早已不满,一日私下讨论二张专政,却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探知,于是张氏兄弟便向武则天进谗言。结果不仅李显被武则天大骂一通,其子李重润和有孕在身的李仙蕙也被逼自缢,之后武延基也被张氏兄弟下狱逼死。
张氏兄弟如此处事,一连将朝中两大势力武氏和李氏全部得罪,尤其是李显,他开始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任由张氏兄弟如此下去,将会对自己家族构成巨大威胁。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开始暗中联络,准备除掉二人。而曾经敌对的武氏家族也对此视而不见,默认了李氏家族的行动。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簇拥着李显,发动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
王同皎等人簇拥着李显,从玄武门杀入宫中。张柬之在迎仙宫走廊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进入长生殿之后迫使武则天退位,之后又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枭首示众。
-
长孙无忌是什么出身?她的背景怎么样 2024-02-02
-
郭昕是如何保家卫国的?他经历了什么? 2024-03-19
-
武则天选男宠的标准是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为她做事 2024-02-11
-
李治是有儿子的人 李治为什么不将权力交给太子而是武则天 2024-02-06
-
武则天身边的红人,上官婉儿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0
-
薛举是什么人?唯一完胜李世民的名将 2024-02-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