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孙策为何会让孙权接掌江东?是什么目的?
- 中文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别称:小霸王,孙伯符 字号:伯符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出生日期: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200年
- 职业:诸侯、将领
- 主要成就:占据江东六郡
- 官职:讨逆将军,会稽太守
- 外号:小霸王
- 爵位:吴侯
- 谥号:长沙桓王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孙策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孙权是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坚和孙策经过拼搏奠定了东吴政权,不过可惜的是孙策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让孙权接掌江东,从而孙权成为一方诸侯。
那孙权相貌如何,能力才华又如何呢?
孙权父兄孙坚、孙策打下江东奠定江东基业,孙权后来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打败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并且后来他又登基为帝,能和刘备、曹操两个英雄人物三足鼎立,并且后来能得以称帝,这一切都是说明孙权的能力才华是不弱的。
当然,孙权的能力和孙策的能力侧重点不同。江东基业是孙坚、孙策经过冲锋陷阵打下来的。而稳固发展江东的却是孙权。
按孙策的话说,孙策他长于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孙权这一方面确实不如孙策,但孙权知人善用,能举贤任能,让手下人的才华能得到发挥,这一点孙策自认不如孙权。
孙策为什么把江东交给弟弟孙权,就是看中了孙权知人善用这方面的能力,当时江东基业已经奠定,此时江东更加需要的是能知人善用、广揽人才的主公,而非冲锋陷阵的主公(当然两者兼备更好),只要主公知人善用,让手下人的能力得到发挥才是重要的,冲锋陷阵可交给将军。也就是将军带兵,而孙权带将。
如今江东基业已成,稳固发展才是最重要,而知人善用能让政事、军事得到平稳发展。
孙权这方面能力的表现,比如在赤壁之战他放权于周瑜,夷陵之战他对陆逊委以重任,东吴先有周郎,后有鲁肃,再有吕蒙,后有陆逊,文不仅有张昭,还有诸葛瑾、顾雍、顾邵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虽然孙权亲自冲锋陷阵的武力不如孙策勇猛,但他整体的综合能力还是不错的。
在政事上,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在外交上,和蜀汉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通过孙刘联合来平衡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孙权的军势范围当时也达到了夷州,就是如今的台湾岛,也派遣将军到如今的海南岛。揭开了我国大陆和台湾的交往历史序幕。他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派人到扶南(如今的柬埔寨)、林邑(如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的关系。同时孙权还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
当然,孙权在开拓海上的事业也较为突出。总之,孙权的能力才华还是不错。
至于孙权的相貌如何,《三国演义》中说孙权是紫髯碧眼,相貌堂堂。当然,这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说的。
提到孙权,他还有一些神奇的传说故事,比如在《搜神记》中记载,孙坚之妻吴夫人怀孙策之时,梦到月亮飞入怀中,后来怀孙权时,又梦到太阳飞入怀中。孙坚听后,非常高兴,因为他认为“日月乃阴阳精华,是极其富贵之象”。这是《搜神记》中的记载,至于真假与否,就需大家自己判定了。
其实,孙权的相貌还是很相貌堂堂的。他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
根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光有神。有人给孙权兄弟看相,就说孙权兄弟们都是富贵相,但唯有孙权是最贵最长寿之相。
-
赤壁之战最大的受益人是谁 诸葛亮在此战中的作用有多大 2023-12-28
-
举贤任能人心所向一代明主——孙权 2023-12-13
-
姜维为什么要投蜀?跟曹操有什么关系 2024-02-10
-
孙策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2023-12-27
-
三国史上最神勇的突围:常山赵云赵子龙单骑救主 2023-12-23
-
三国时期的两个“孙虑”分别是什么身份?最后的结局如何 2024-03-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