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千年来,张载豪放的性格,聪慧的天资成为美谈,关键是他以一代大儒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以“兵”起家的张载
张载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张载继承了父辈们的爽朗性格。再加上天生的聪明头脑,他便在少年游学时就显露出卓尔不群的态势。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二十一岁的张载因看多了边地百姓的艰难生活和看透了朝廷的“少喜谈兵”之策,愤怒地向当时正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以主管西北防务的名臣范仲淹呈上了自己所作的《边议九条》。
范仲淹的举贤任能,是至今为人所钦佩的。而《边议九条》也让他看到了张载的才能与爱国的热情。于是范仲淹主动召见了张载,与之促膝长谈。不过交谈之后,范仲淹不但没给张载一官半职,让其去前线参战,反倒建议张载回家好好学习,尤其是学习《中庸》及儒学。
二、 为学为官的张载
范仲淹和张载,一个愿意给建议,一个也愿意听。原本想要组织家乡民众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故土的张载,就这么开始了他对儒家经典的苦读。且因为觉得只看儒家的经典还不足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张载还把能搜罗到的道家、佛门的书籍都搬上了自己的案桌。
在苦读十余年后,张载将儒释道融会贯通,以儒学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问。凭借这套学问,张载不仅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苏辙兄弟一同考中进士,还获得了时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及昭文馆大学士的文彦博的青眼。
张载的名声就这么在京中传开。不久后,他还在相国寺设座讲《易经》。也正是在公开讲经期间,张载与程颢、程颐兄弟俩结识,并与之交流了对《易经》的见解。
因为张载对二程评价颇高,二程这才声名鹊起。而张载本人,也藉此找到了突破自己瓶颈的方向,将许多过往研习过的学说放下,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儒学研究之中。他的代表作《易说》,就成书于这一时期。
不过张载虽埋首做学问,但他的心还是与天下苍生紧紧相连的。在突破学问之瓶颈期间,张载也先后在多地为官,留下不少百姓纷纷称道的政绩。且因为与环庆路经略使蔡挺私交颇好,张载还提出了不少军事方面的建议,作了《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经略司边事划一》等策论。
三、 感悟天地的张载
做学问,张载是个肯下功夫的天才。做臣子,张载是个为民为国的好官。因而他的一生理应平步青云。但因为当时北宋朝堂正因王安石的变法而一片混乱,张载的弟弟张戬又得罪了王安石,张载担心被王安石报复,便主动退出了朝堂,回到了老家横渠继续研究学问(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
也正是在这里,张载总结了自己的学说,建立起“关学”,留下了大量著作,以及为人熟知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背后有美学的感性认识和孟子的“尽心”之论。张载认为,人都有感知世界的心,也有感知德性的心。而这二心,后者才是根本。因而张载以为,世人应当用理性认知来思考天地万物。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理学”的重要基本原则。
“为生民立命”,则是张载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对古往今来的贤圣们的步调的追随。从孔孟开始,儒家就是重视百姓的一个流派。而张载所处的北宋后期,又是一个土地兼并加剧,大小边患不断的时代。因而张载的“为生民立命”,不仅是对儒生的倡导,也是对时政的反思。
“为往圣继绝学”,是张载对于继承优秀儒家传统的又一呼吁。在张载看来,自孟子之后,这世上就再也未出现新的真正继承了儒家学说的大儒。即便韩愈、柳宗元等尝试了复兴,但成果“也就那样”。所以张载在家乡创立“关学”,笔耕不辍,为的就是真正继承和发展孔孟之说。
“为万世开太平”,这或许已不再是张载的个人理想或是对儒生们的要求,而是对世上所有人的期盼。古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宋代以前、北宋时,以及北宋以后,社会永远都需要人们去协力建设。“为万世开太平”,这不是哪一个人能真正做到的,却又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
张载作为儒学的推崇者,北宋局势的亲历者,在政治动荡和学术 “乏善可陈”时站了出来,留下至今振聋发聩的二十二字名言。也许张载至死都在遗憾没能完成“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没能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追求,但他的话流传到了今天,仍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或许我们亦永远都实现不了“横渠四句”的全部内容,但只要我们在不断为之努力,张载大概也会深感欣慰。
-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2024-03-22
-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权相,蔡京为何要打压亲弟弟蔡卞? 2023-12-31
-
茂德帝姬是谁?宋朝最美的公主却被折磨致死? 2024-02-28
-
林冲为什么要杀王伦?水浒传中最错误的一次行动 2024-01-30
-
宋朝出身最高贵的皇后韩氏,结果红颜早逝 2024-01-11
-
水浒第一女将仇琼英的生平怎么样?终身守寡 2024-01-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