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制约武将的权力,赵匡胤与朱元璋采取的办法有何不同?
- 中文名:赵匡胤
- 别称: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 字号:字元朗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
-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 代表作品:《咏初日》
- 庙号:太祖
- 在位时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籍贯:涿郡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在古代做官真的很不容易,做得好比做的不好更危险,。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把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放在一起比较关于如何对待功臣的态度上,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就是两种不同的人。
宋太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杯酒释兵权,这是在充分了解了五代十国时期,领兵的将领,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颠覆国家政权之后,做出的伟大的决定。
之所以说伟大,是因为天下没有比赵匡胤更知道武将的危害了,不仅仅是历历在目的五代史,更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当时宋朝刚建立的时候,谁都不敢说自己的忠臣,似乎说这个话的时候,脸上有火辣辣的感觉,因为赵匡胤就是后周最大的忠臣,你说这事讽刺不讽刺。
可以说赵匡胤最有理由去杀死那些功臣名将,但赵匡胤宅心仁厚,是经历过痛苦之后的大彻大悟,于是他选择了杯酒释兵权,让这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将领,领上一大笔钱财和一大片庄园,去过富家翁的小日子去了。
这样做其实是风险非常大的,谁也不知道这些将领会不会造反,会不会心有不甘,但赵匡胤就是有这样的魄力,同时也有相应的能力,却设计一套复杂的制度,来制约武将。
感情牌,制度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让杯酒释兵权之后,国家没有发生大的动荡,政权平稳过度,而这些有钱有地又无权的高级将领们,则开创了宋朝民间喜欢消费的气质,客观上促进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反观朱元璋,他是典型的赤贫暴富之后的心态,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任何人只要是有一点点威胁到他的统治,他的策略简单明了,从来都是只有一个字,杀。
朱元璋生活的元朝末年,是天下大乱之后群雄逐鹿,最终取得了天下,朱元璋实际上是没有经历过那种军阀割据,军人对国家造成伤害的那种惨痛教训。
但朱元璋经历过贫穷,经历过痛苦,这样的人生经历,让朱元璋心理完全变得非常的冰冷,他所有的核心逻辑就是农民式的逻辑。
他设计的大明朝,就是要把所有人当做是地里的庄稼,你们都不要动,你们什么职业,什么地位,所有都给你们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而在朱元璋眼里,那些功臣宿将,就是地里的杂草,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把他们铲除,才能确保庄稼的收成,因为在种地者的眼中,跟杂草是完全没有办法共生的。
而最能体现朱元璋这种思想的,其实是杀李善长案,这个跟随了朱元璋一辈子的人,到头来还是没能免于一死。
当时的李善长,已经远离政治中心很多年了,甚至大明朝刚建立没几年,李善长就已经主动退出政坛,就想着保命,他已经看出来朱元璋的眼睛里,容不下其他人。
但就算是这样,李善长最终还是难逃一死,死的理由更是搞笑,罪名是牵涉到好几年前的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就是要你死,罪名不过就是随便找的。
性格出身经历,最终会塑造一个人,赵匡胤和朱元璋不同的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对待功臣上截然不同的态度,只是可惜了那些跟着朱元璋造反的老伙计们呀。
-
王安石识破长江水的故事 2023-12-13
-
梁山真正的第一高手是谁?林冲还是武松 2024-02-02
-
高俅逼走王进,陷害林冲,他会是什么结局? 2024-01-28
-
率军独守襄阳6年,吕文焕晚年结局如何? 2024-02-05
-
石秀做了什么事情让宋江羞愧?梁山最耿直的好汉 2024-01-27
-
北宋名将党进简介:深受宋太祖赵匡胤的重用和信任 2024-03-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