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弟弟与舅舅的?
- 姓名:刘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7)
- 别称:汉文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前202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57年6月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开创“文景之治”
- 谥号:孝文皇帝
- 庙号:太宗
- 典故:亲尝汤药
- 陵墓:霸陵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中国有著名的二十四孝,其中一个就是亲尝汤药,说的是汉文帝的故事,历史上皇帝总是以孝标榜自己的道德水平,但能像汉文帝这样故事进入二十四孝,被后世一直传送的,他还真是独一份。
提到历代帝王,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所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都属于有着伟大历史成就的帝王,当时对他们的历史评价并不高,有的甚至还是以负面评价为主。
但是关于汉文帝,那历史上的溢美之词可是太多了,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的开创者,而且个人非常的谦逊有礼,对母亲更是非常的孝顺,可以说是历代帝王,人格魅力的典范。
但就是这样崇尚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却依然要免不了采取一些果决的措施,杀死了自己唯一的弟弟和舅舅,这两件事在人伦方面都是巨大的惨剧。
汉文帝继位的时候,刘邦在世的儿子,就只剩下汉文帝和淮南王刘长了,其他的大部分被吕雉弄死。
汉文帝没死,是因为他地方太偏远,吕雉还没顾得上,这个刘长没死,是因为他自己刚出生母亲就死了,是由吕后抚养长大的,所以吕后没有杀他。
刘长母亲的死,跟后来刘长的死有一定联系,当年,在赵王张敖刺杀刘邦的事件中,刘长的母亲也被牵连其中,因为她是是之前张敖送给刘邦的。
人们怀疑刺杀是张敖主使的,他送的这个妃子可能就是奸细,所以,这个妃子也被抓起来了,关键这个女人性格也是够刚烈的,居然在生下刘长之后就自杀了。
这里面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可能又是刘邦好色惹的祸,说不定张敖送过来的女人,真的有什么难以言说的往事。
刘长的母亲死了,但事情还没有了,他的舅舅曾经去求过审食其,因为他是吕后的情人,想通过这层关系,放了刘长母亲。
那吕后是什么人呀,嫉妒心很强的,她巴不得自己弄死刘邦的这些女人,怎么可能替犯了事的人求情,所以这事就没有运作成功,但奇特的逻辑是,刘长长大之后,不知道家人是怎么跟他说的,他把这个罪过归到了审食其的头上。
好不容易熬到吕后死了,刘邦的孩子就剩下汉文帝和刘长了,汉文帝对这个弟弟可真是好,时间一长他就有脸飘了。
居然趁着来长安的机会,借着拜见审食其的机会,突然从袖子里掏出锤子,猛烈锤击审食其,最后还让手下杀了审食其。
审食其可是堂堂帝国的前丞相,但汉文帝依然是轻轻一笑,这事就过去了,后来刘长愈发的霸道,最后发展到要谋反的地步。
汉文帝无奈之下,处死了所有参与谋反的人,却没有杀刘长,最终决定把他流放到蜀地,没想到中途刘长居然死了。
这事就算不是汉文帝干的,起码也是他默许的,很多事根本不需要皇帝明说,一个眼神就足够了,尽管他不想落下杀弟弟的恶名,但民间还是有歌谣传唱,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如果说杀弟弟这事有点不得已的话,那汉文帝杀舅舅,则完全是主动的,而且做得非常绝,汉文帝对母亲很孝顺,但舅舅犯了法,汉文帝最终还是决定杀了他。
不杀不足以维持国家的法度,结果赐了一杯毒酒给舅舅薄昭,这个薄昭也是很有趣,就是不喝,想着皇上也不敢把他怎么样,汉文帝响了一个狠招。
他派了一群大臣,穿着丧服,齐刷刷跪到薄昭家大门口,一起大哭,这场景明显是在哭丧呀,薄昭一看实在没辙了,就只好自杀了。
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来,所谓的黄老之道,所谓的仁孝,本质上都逃不脱皇权的血淋淋,这一点韩非早就说的很明白。
为了皇权,皇帝必须成为孤家寡人,必须防范这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儿子,大臣,朋友,所有人都是要防范的,这就是皇权最大的特点,不允许有任何的分权和背叛。
-
刘贺为什么会被废?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帝,27天就下台 2024-01-19
-
汉成帝刘骜突然暴毙,是什么原因? 2024-03-13
-
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被俘后曹操竟舍不得杀他 2024-01-24
-
卫子夫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2024-03-20
-
王莽篡汉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篡汉之后他都做了什么 2024-01-13
-
张嫣到底有多惨?汉朝可怜的皇太后,死之前仍是处女之身 2024-02-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